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改革的建议

时间:2022-09-10 01:01:13

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改革的建议

摘要:近年来,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代表着将现代技术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全新交易形式——电子商务,迅速的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但是由于电子商务进行的方式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完成的,在安全、信用、交易模式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了很大的挑战。为了使消费者权益、交易安全、行业发展和交易秩序得到安全、有效的合理保障,就必须制定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法律法规,加快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改革,落实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改革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监管模式和原则

现阶段,我国实施的电子商务监管模式为政府行政监管、自治管理和行业自律从旁辅助,然而从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而言,应重视多元共治监管模式的建设,将企业自治和行业自律的监管作用增强并充分发挥。而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发达市场的经验来说,第三方交易平台自治功能和行业自律的强化是监管体制改革内容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出行业自律组织自我约束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中有部分发展成熟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其内部治理规则所发挥的作用极其明显,如京东和淘宝等。因此,监管部门应以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根据及时将监管理念更新,并落实监管体制的改革,使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而要想使我国电子商务在新形势下得到有效的监管,就必须将多元共治的监管目标实现,推动消费者、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第三方交易平台共同将监管作用发挥。而由于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特点,政府应与国际经验相结合,在监管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必须与适度原则相符合,将最大化的发展空间提供给行业,使其能将市场的潜力最大化的充分挖掘。

二、我国电子商务监管体制现状

我国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在不断的发展后形成了由中央至地方完整性较强的监管体系,形成了“分工共管”的模式,由多个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进行监管。该模式下各主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却又不全属于监督管理性质,有一部分为服务,也有一部分为促进。然而由于“分工共管”过多的部门,导致无法明确的进行职责分工,使监管出现漏洞或是重叠,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不够完善的协作机制和行政沟通,各个部门都知道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是无法对管理内容、管理范围和管理力度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出现责任推脱或是指责重叠的弊端。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监管方法和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部分部门在管理时仍采用传统监管方式,或是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电子商务无法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监管体制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及其监管方式

对职责进行明确分工时,也应结合专项分工监管和一般综合监管进行电子商务监管体制的制定,将监管机构确定。但凡法律和国务院对于部分职责并未明确规定由其他部门行使时,都应交由该部门进行监管。电子商务部分特定领域由法律、行政法规设定了专门监管部门的,则应由专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通常情况下,中央层面的电子商务一般监管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而地方政府层面上,由于市场监管部门名称与职责分工对应不完整,模式也存在区别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该地区实际情况为根据,将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商务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在划分的同时,地方层面电子商务一般监管机构应遵循中央层面监管部门,否则会使监管体系出现无法衔接、不对应的问题。

(二)改进电子商务行政监管管辖机制

目前已有的管辖制度将以属地管辖为主的原则确定,而电子商务中,市场主体登记、行为监管等以地域划分为主要特征的属地管辖模式,无法将有效的监管实现。因此,应以便于取证、查处和处罚以及和行政处罚法相同的角度分类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管,将地域管辖确定。许可准入、常规检查和网站管理等电子商务企业日常监管工作,应以经营者工商注册登记内容为根据将管辖地确定。对于违法行为的查处,应以违法行为发生地、经营者所在地共同作为规定进行管辖地的确定。由于平台经营者过于巨大的数量,再加上大多数和交易平台都不处于同一地点,查处工作全部由交易平台所在地有关机构进行时压力十分大,因此,可将管辖权同时赋予经营者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当经营者所在地部门查处出现困难时,平台所在地的机关部门可进行管辖。

(三)体现国家立法政策,确立监管方式

首先,应借助网络对网络交易监管方式进行创新,对电子商务活动监督检查的基本方式具备一定的基础了解,在提供电子证据时,可采用网络技术监测记录资料,针对部分非法网络交易而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内的监管或处罚方式应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并给予肯定。如各个部门停止接入服务、协同责令暂时屏蔽、取消许可备案、责令停网整顿或是关闭网站等;其次,则应与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相适应,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信用监管制度制定。针对网络交易主体存在的不良信用,采用信用监管、失信惩罚机制进行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将该问题解决。

四、结语

由于市场化的改革,导致法律制度有部分模糊的存在,因此必须以底线划分、适度监管的原则,并以影响市场运行和发展程度最小的方式进行监管,采用约谈、告诫、协调和建议等方法对部分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吴涵.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改革及其立法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2):222.

[2]吕来明,董玫.我国电子商务监管体制改革思路及立法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02):17-21.

[3]傅达峰.工商行政管理对电子商务监管的对策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10).

[4]林辉.新形势下网络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及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06).

[5]王靖,袁文伟.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机制构建[J].价值工程,2012,(22).

作者:张洪岩 单位:吉林省网络商品交易监测中心

上一篇:金融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现况 下一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