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隧道二次衬砌质量的工程措施

时间:2022-09-10 12:46:04

浅谈提高隧道二次衬砌质量的工程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收集的已建隧道和在建隧道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确定了影响隧道二次衬砌质量的成因,并针对这些起因,制定了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通过实际施工反馈可知上述办法行之有效,可以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 衬砌 质量 措施 效果

0 引言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

隧道设计包括隧道选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辅助坑道设计等。此外,隧道设计还包括洞门设计,以及开挖方法和衬砌类型的选择等。

开挖方法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明挖法多用于浅埋隧道或城市铁路隧道,而山岭铁路隧道多用暗挖法。在石质岩层中采用钻爆法最为广泛,采用掘进机直接开挖也逐渐推广。在松软地质中采用盾构法开挖较多。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稳定,确保运营安全,需按一定轮廓尺寸建造一层具有足够强度的支护结构,这种隧道支护结构称为隧道衬砌。常用的衬砌种类有就地灌注混凝土类、预制块拼装、喷锚或单喷混凝土、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在喷锚或单喷支护之后,再就地灌注一层混凝土,形成喷锚支护同混凝土衬砌结合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如遇有水地段可在两层支护间加挂一层塑料板或做其他防水层。

1 工程概况

本文所研究的隧道工程是一座双洞四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普遍采用整体式液压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但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产生的施工缝错台和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蜂窝、气泡、砂线、分层线影响了美观,还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保证二次衬砌施工的质量。

2 原因调查及确定

经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造成隧道二次衬砌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缝错台较大和混凝土颜色不一致,为此进一步对引起施工缝错台较大和混凝土颜色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项原因:①模板台车加工尺寸有误差;②混凝土施工时台车加固不牢固;③台车定位误差较大;④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⑤使用不同的原材料;⑥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通过对具体施工过程的详细观察分析,重点分析了在抽查的不合格点中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比例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造成施工缝错台较大和混凝土颜色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台车定位误差较大及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

3 对策制定及实施

3.1 针对模板台车加工尺寸有误差,决定采取如下措施:对模板台车加工尺寸的误差,首先应校正模板,使模板两端头弧形一致,浇筑混凝土时应两侧对称布料,并应对衬砌台车进行支撑加固,必要时可用横撑将衬砌台车大梁支撑起来,防止模板向隧道中线方向移位。

3.2 针对台车加固不牢固的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增加端头模板的横纵向背带和径向支撑,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与已浇筑混凝土之间接头不产生位移,不发生变形。

3.3 针对台车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在衬砌台车定位前进行测量放线,精确对台车进行定位,模板加固完毕,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复核,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

3.4 对于混凝土的水灰比不稳定这一问题,实行现场值班严格控制配合比的措施。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实验人员现场值班,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3.5 对于使用不同的原材料这一诱因,采取控制原材料的进场的措施。即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同一批混凝土的浇筑,使用的水泥和外加剂应该是同一厂家、同一标号、同一批号的产品,地材出于同一产地。

3.6 针对混凝土施工连续性这一起因,决定采取对工人进行培训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的方法。也就是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在浇注过程中做到:脱模剂不可太粘,每层混凝土不可铺设太厚,震动棒的震动间距应当控制在30cm以内,并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4 结论

通过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上述措施,制定相应措施组织施工,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进行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工作。通过对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经过了三次循环后,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已经达到预期效果;使模板台车施工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得到完善,克服了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使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昌怀,李阶智.公路隧道锚杆支护应用实践[J].煤矿支护, 2003,(02):39-40,35.

[2]张健.几种隧道围岩类别掘进和支护方法[J].吉林交通科技,2000,(02):33-34,43.

[3]贺原义.改进长大隧道内轨缝结构的研究实践[J].京铁科技通讯(太原刊),2004,(01):39,44.

[4]冀正辉.公路隧道衬砌技术总结[J].西铁科技,2004,(S1):8-9,

67.

[5]张立民.隧道衬砌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J].吉林交通科技, 2005,(04):38-40.

[6]陈明华.混凝土衬砌台车的设计与使用[J].工程科技,2010,(01):48-52.

[7]张龙党,王玺,李胜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黄土隧道衬砌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建筑,2009,(10):69-70.

[8]苑存宇.大秦线李家嘴隧道衬砌病害整治探讨[J].太原铁道科技,2008,(01):12-13.

[9]张丽霞.大秦线和尚坪隧道衬砌病害的产生与整治[J].太原铁道科技,2011,(01):16-18.

[10]苗晓岐.九燕山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建议[J].铁道工程学报,2003,(02):70-72.

作者简介:

杨波(1985-),助教,河南驻马店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上一篇:客运专线CRTSⅠ型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技术 下一篇:预制箱梁自动喷淋养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