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工作的转变

时间:2022-09-09 11:30:02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工作的转变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做更多地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学工作要改变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承以及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状况,转向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再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着、指导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改进和创新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

地理学科是一门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教学中实时穿插课题探究活动。

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探究课题。但在课题选择时,必修考虑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还要考虑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获取信息的渠道,并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课题探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最后,学生交流探究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不确定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究史,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规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正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究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式,并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入点。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做更多地探究与实践。

上一篇:也读《金锁记》 下一篇:浅析有效的课堂评价点亮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