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09 10:51:36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课程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但是怎样更好地通过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目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职业类院校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文章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的途径、课程改革的意义三个方面入手谈了几点看法,重点阐述了课程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课程改革 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57-02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但是怎样更好地通过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目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职业类院校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高职教育面临供求不平衡、专业设置不合理,知识陈旧、软技能和硬技能差诸多问题,还有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困惑,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如果课程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制造大量的新失业者,因此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同时,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已经发生变化,如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手脑并用的“灰领人才”,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高职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目前高职的规模扩展已经到了极限,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内涵发展的目标,即示范型高职、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没有质量的高职将会被淘汰,而求质量的内涵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阐述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业务、基金业务、信托与租赁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方式等,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如果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时偏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这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目标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精心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题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本着“够用、适用、能用”的原则,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教学内容做了精心的调整和改进,使课程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删掉个人理财业务部分,调整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增加证券投资基金的代销和托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具体来说,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项目:项目一、银行卡业务;项目二、业务;项目三、电子银行业务;项目四、基金业务;项目五、信托与租赁业务;项目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运用与改革方面,应力求创新,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启发教学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讲授过程中应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哪些类型?我国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有何利润?如何开展中间业务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提出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要求他们对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2.运用案例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案例,如银行卡使用不当或密码设置不合理给持卡人带来的损失等案例,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并使学生从案例中获得启发,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的案例,对案例的介绍应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需要适时提问、与学生共同讨论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并增加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

3.运用模拟教学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现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少,阅历浅,对课程内容毫无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实验室模拟教学纳入到课程中来,使学生实际参与到银行的经营过程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授中间业务时安排学生在网上模拟代收水电煤气费等业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银行实务操作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学习”的模式,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模拟客户经理的职业情景与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中间业务能力,掌握基本的业务技巧。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教学方法以情景式教学为主,具体做法如下: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实例情景;情景与案例结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身临其境;体验模拟分析;教师总结评价。

(三)改革考核方式,强调考核的过程性

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提高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能力考核注重平时学习过程考核。具体来说,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前者占60分,后者占40分。

1.形成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考核由实训项目、课堂出勤和小测验三项组成,每项20分,合计60分。其中实训项目成绩视学生完成5项实训的情况而定,每完成一次实训记4分;课堂出勤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而定,若迟到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回答并回答正确一次记2分,不完全正确记1分,针对不积极的同学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小测验两次,每次满分100分,期末折合10分,两次共20分。

2.终结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考核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占期末成绩的40%。考核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银行卡申办程序、保险、代收代付、证券、基金、债券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操作流程等业务的情景模拟。考核步骤:学生以学号分组,5人一组;考核现场抽题(8选一);就所选题目学生自行分配角色进行现场模拟。

3.终结性考核评价标准。终结性考核重点考核小组成员在情景模拟时的角色扮演、营销技能、语言表达、业务知识、情景是否合理、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确定综合成绩。其中,教师对角色扮演部分成绩的把握侧重于表演者是否熟练自己的角色,能够自如发挥,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角色安排,角色扮演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教师对语言部分成绩的把握侧重考察语言使用是否合理,注重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专业术语,语言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10%;情景表演首先是小组成员的自我介绍,注意礼仪的使用;其次是场景的变换,需要把情景表演更加详细化,情景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10%;营销技能考核小组中相关成员的综合技能,该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业务知识考核每个成员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知识技能,该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教师对团队合作部分成绩的把握侧重考察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能力,表演环节的安排是否紧凑,团队合作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根据上述标准,给出该小组总体评价,总成绩为40分,小组成员实行“统一分制”,即每位小组组员都享有表演给定的最终成绩,且成绩一致。

(四)课程改革的配套建设

中间业务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笔者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特色化教材建设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因此教材建设应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必须专门建设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各种客观条件的教学环境,即建设“校内职场”。另外,建立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重点建设应包括: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首先,该课程改革有利于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高职院校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丰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

其次,该课程改革产生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其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通过课程开发和建设来达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潮中和未来就业岗位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而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形成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该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才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具备职业能力。本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以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来传授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华,周月玲,吴云英,蒋书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路研究.教育信息,2013(7)

[2] 陈静.浅谈高职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北方文学(下),2011(8)

[3] 周占怀.关于高职课改的几点思考.科技资讯,2011(33)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责编:贾伟)

上一篇:水利设施数字化升级的管理设想 下一篇:降低工程造价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