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拐棍儿”

时间:2022-09-09 09:04:29

父亲的“拐棍儿”

自从母亲去世后,每周我都要和留守在家的父亲通几次话。每次通话,父子之间必有这样的对话:“爹,您肺不好,少抽点烟啊!”“呵呵,那可不行。烟像我的拐棍儿,离不开了。不过,俺会注意的!”

父亲今年71岁,烟龄也有半个世纪了。打我记事起,父亲最享受的事情就是“饭后一枝烟,赛似活神仙”。那时,家里穷,抽不起过滤嘴香烟,父亲就把白纸裁成段,把烟叶裹在里面,卷成喇叭状,抽得很香。

我10岁那年春节,父亲给一户娶媳妇的人家主事。在他的主持下,那场喜事办得隆重而热闹,于是,人家送给父亲两盒带过滤嘴的黄金叶香烟作为酬谢。从那以后,父亲似乎就喜欢上了这种带过滤嘴的黄金叶,说吸起来味道正,有股香味儿。

我考上大学那年,父亲特意对我说:“老二,等我老了,不图享你多大的福,能供我每天一包‘拐棍儿’就行了!”我爽快地答应了:“那不是事儿!”

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探亲所带的礼物中,总会有几条包装精美的过滤嘴香烟,还有几条普通包装的。普通的一般父亲自己抽,包装精美的他自己舍不得抽,往往有事的时候才拿出来撑“门面”。

2005年3月,62岁的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这段时间田里没啥事儿,他跟着村里人到安阳修公路,想挣点钱把家里欠的债还掉。那几年,大哥、母亲因病离世,大哥的儿子又患上股骨头坏死,前前后后花了七八万元。虽然我掏了大部分,家里还是欠了两三万块钱的债。我曾向父亲承诺,这笔钱我会慢慢还上。然而父亲念及我已成家,在省城生活不易,所以决定农闲时出门打工,帮助早日还债。

我担心年逾花甲的父亲吃不消那么重的体力活儿,就劝他活重了就回家,千万别硬撑。父亲呵呵一笑:“这点活儿还能对付得了。”言语间颇有宝刀未老的豪气。

我牵挂着父亲,晚上给领工的头儿打电话,工头说:“你爹刚才和我喝点小酒,抽了几棵烟,聊了会儿就睡了。要不要我叫他接电话?”我忙说:“算了吧。”父亲做了一天的工,累了,我怎忍心打搅他呢!

此后5年间,父亲打工的脚步从未间断。他南下杭州,混在年轻人中间,给人修高速;北上天津、北京,给人栽花草;后来又跑到山东淄博帮人看仓库。每次离家,父亲都会在包里放几条烟。四弟不解地问:“到哪儿都能买到烟,还扛几条烟干啥?”父亲嘿嘿笑着:“你不懂。咱家的烟有老家的味道,想家时,抽几口就过去了。”

2008年春节,父亲平生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我担心他在孤寂的异地连过年的饺子都吃不上,除夕打过去电话,想和父亲说说话,可他那边工地上没有固定电话,也没有手机。

无法联系上父亲,守着满桌的菜肴,我却食不甘味。

正当我心不在焉地看着春晚时,手机突然惊天动地地响了起来。我一看是来自山东淄博的号码,赶紧按下接听键。父亲苍老而又含着醉意的声音从千里之外传了出来:“老二,我吃过饺子啦,饺子是在超市买的,还弄了两个熟菜,喝了点酒,你不用担心!超市里正好有电话,我给你说一下!”

父亲的话,让我欣慰而又伤感。想象着父亲一个人在异乡孤寂冷清地过年,我的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哽咽着对他说:“爹,你一定要好好的!干完这桩活儿不能再干下去了。你在外边,我总有担不完的心!”

听了我的话,父亲那边沉默了会儿,才应了下来。快挂电话时,他突然说:“老二,我带来的黄金叶快抽完了。这个地方偏,买不到,你给我寄几条吧。就写这个小超市的地址吧,我和老板熟!”

大年初一,我赶紧买了几条黄金叶,给父亲寄了过去。

就这样,父亲在异乡的屋檐下打了几年工,终于还清了家里的债,以后不再出门打工了。而四弟两口子仍然常年天南海北地“淘金”。于是,父亲就在家照顾孙子生活、读书,一老一少成了典型的留守族。

父亲勤劳惯了,在家里种着几亩责任田,养着七八只羊。抽着烟,赶着羊群在家乡的田梗上来来去去,是他最惬意的时刻。

2013年下半年,因为琐事缠身,我心情烦乱,也没有按时给父亲寄烟钱。那天,我突然想到已经半个月没和父亲通话了,不禁怵然一惊,为自己对父亲的怠慢深感不安,于是赶紧拨打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11岁的小侄子,他说爷爷买烟刚回来。我问买的什么烟,侄子告诉我是店里最便宜的那种。侄子的话让我更加自责。上大学前,答应供父亲烟抽的话言犹在耳,现在却因为一些琐事对父亲疏于关心,我难道不应感到愧疚吗?

我往在县城上班的三弟的银行卡上打了1000元钱,然后给三弟电话,让他给父亲买几条好烟送回家。父亲抽了大半生的烟,肺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天一冷就咳嗽。带父亲体检时,医生让他戒烟,父亲笑了笑,说:“这烟呀,就是我的拐棍儿,我要它一直伴着我走完这辈子。”

父亲就是这个倔脾气。看来他和“拐棍”的缘份,这辈子是无法割断了。

上一篇:“宝马”科万特家族:一句家训扛过100年 下一篇:潘晓婷:九球天后的生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