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边缘化成因

时间:2022-09-09 07:08:40

浅析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边缘化成因

【摘 要】边缘女性的受害问题一直是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关注的,女性受害的主题几乎出现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阿特伍德的一部小说来阐释其中的边缘女性,研究结论缺乏整体上的代表性。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结合阿特伍德的三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盲刺客》、《使女的故事》,通过深入边缘女性的内心世界,分析其边缘化的成因,使读者与小说中的边缘女性产生共鸣,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边缘女性;女性主义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 “边缘人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是处于群体之间的人。”边缘人是经常徘徊于现实社会,被中心和主流社会所排斥和抛弃的弱势群体。他们处于生活的边缘,内心迷茫,生活焦虑,拒绝理解他人,也拒绝被他人理解。然而,不可否认,边缘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在被中心和主流社会所排斥和抛弃的同时,为了获得自我身份和地位,积极地进行着自我改变,试图满足社会的需要,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命活力。

父权制是一系列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系,以二元论为基础,把社会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位于权力的一端,统治着社会和女人。在漫长的父权制的文化系统中,女性都被认定是 “他者”,处于“边缘化”地位。女人要么仅仅是一个不具人格的对立物,要么就被动地屈服于男人的意志。

纵观阿特伍德的小说,边缘女性的受害与幸存的主题一直出现在她的每一部小说中。本文立足于阿特伍德的三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盲刺客》、《使女的故事》,以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通过深入边缘女性的内心世界,发掘迫使其逐步濒临社会边缘的成因,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解读、把握阿特伍德的创作。

1 男权的迫害

在父权制的社会体系中,男性拥有着绝对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女性沦为“他者”,沦为“边缘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位于权力最高点的男性所造成的。

在小说中,男权的迫害首先是通过饮食背后的危机来展示的。饮食对于人类而言,可谓是一种权力――谁能获得充足的食物,谁就拥有可以支配他人的权力。《可以吃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安原本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和一个适合的男友彼得,但是由于彼得把女性当作自己猎取的对象,在玛丽安面前大谈他的杀戮,无形中使玛丽安对肉食产生抗拒,而事实上食欲代表着女性的精神状态。与彼得订婚后,她开始出现饮食危机。当玛丽安邀请彼得参加她和朋友克拉拉的聚会,她费尽心思地隐瞒着自己的进食障碍。在她看来,如果彼得知道了这件事,她就会被划入怪人的圈子,从而毁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由此可见玛丽安的生活根本没有自,饮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谈话来展现个人的生存状态。

其次,男性还通过对性的控制掌握女性的命运,女性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和生育的工具。从根本上说,这是男权社会所造就的,女性遭受生育和性所带来的痛苦,却别男性视为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点上,女性的生命被物化。

在阿特伍德笔下,女主人公都遭受着这种性别身份规定的伤害。《盲刺客》中的爱丽丝为了挽救父亲的事业,被迫嫁给四十多岁的企业家理查德。整个婚姻对她而言,毫无幸福感。她逆来顺受,沦为理查德发泄的工具,但即便如此,她却依然没有保住家族的产业。 在《可以吃的女人》中,另一位女主人公克拉拉在大学时就结婚成了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完全由丈夫安排,完全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意识,俨然已经沦为生育工具。《使女的故事》也同样表现了这一主题。后基列国国内所有女性变成了服务于国家不同功能的工具。在男性眼中,女性只是繁衍后代的 “会行走的子宫”,女性彻底丧失了自我,完全被物化,仅仅处于家庭的边缘,生育功能是她们存在的全部价值。

2 女性的迫害

男性的迫害使女性之间出现了危机,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女性就开始以男权思想标榜自己,间接充当了男性的工具,加深了女性的受害程度。

《盲刺客》中的威妮弗雷德就是这么一位。她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不仅在工作中常常以组织慈善活动的名义来展示自己的重要地位,在家里,她也处于霸主地位,一直干涉弟弟理查德一家的生活。她以监视的眼光对待爱丽丝和她的妹妹劳拉,按照男权社会的标准来限制她们的穿衣打扮,甚至在用餐时,威妮都会用冷笑来威胁爱丽丝的用餐行为。同样,在《使女的故事》中,使女们沦为生育工具,她们不能交谈,就连外出都被严格限制,生孩子成了她们唯一的任务和炫耀的资本,因此也就助长了女性之间嫉妒等消极和不健康的情感因素。正是因为女性之间的迫害,使得女性在身体和心灵方面都出现了创伤。

3 结语

女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社会处于边缘位置,她的成长既要面对恶魔式危险男性的威胁,又要受到来自女性之间的迫害;这样的双重压迫使得女性们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有了这一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可以促使处于边缘化的女性逐步认识到自己受害的地位和现实,有利于她们开始为寻求自我而进行自救与反抗;另一方面也促使读者与小说中的边缘女性产生共鸣,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边缘地位,构建人人平等的和谐关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M]. 陈小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M].韩忠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M].刘凯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傅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

[5]刘意青.存活斗争的胜利者[J].外国文学研究,2001(1).

[6]丁林棚.阿特伍德小说 “潜入地下”主题的反复出现[J].国外文学,2002(1).

上一篇:非智力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