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有效教材观

时间:2022-09-09 06:37:26

如何树立有效教材观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师、学生一样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我们不可否认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理解体系,揣摩教材

小学教材共分12册,编者如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材,每个学习领域在不同的学段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册与册之间、单元之间又是如何衔接的?我们要养成通读课标、纵观教材、细析单元、揣摩课时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从全局把握编者意图,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越透彻,越能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1.通读课标,整体把握。

我们首先应通读《数学课程标准》,它是教材的引领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了解课程基本观点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应清晰地认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虚心细心地学习课程实施建议。

2.纵观教材,前后连贯。

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编排在整个教材体系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其承载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制订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

3.研读教材,精心设计。

在了解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吃透本节课教材,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要领会哪些数学方法和感悟什么数学思想,才能构建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只有教师理解的层次深、立意高,才能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内在的意境。

二、结合实际,整合教材

1.按需重组教材顺序。

儿童和成人的思维存在很大差异,在成人看来浅显易懂的知识在孩子眼里却怎么也弄不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无需多少点拨一些知识又可迎刃而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调整,让教材更好地为我所用,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2.充实教材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句话告诉我们,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它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服务于生活。教材不可能年年更换来满足现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时事、热点适当充实教材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祖国的责任感,对生活的热爱。

三、合理利用,开发资源

在物质丰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里和教材配套的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五花八门,再加上网络通畅,媒体发达,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从社会这本大教材中攫取出丰厚的教学资源。积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再加上潜心修炼,每位教师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

1.实践活动材料。

计数器、钉子板、量杯、台秤、立体模型等教具可将数学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形象,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学具盒更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2.各种光盘。

我校的档案室存放着各年级的《配套光盘》、《优质资源下乡》、《有效教学系列》、《优秀教师课堂实录》……档案室简直就是一个资源宝库,有优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有名师的经典课堂,有专家的讲座,有与大师的对话……有的我们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利用,有的稍加加工处理便可利用,是教材的有效补充。

3.图书、网络资源。

有趣的图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面广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阅读量大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此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图书里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增长学生的数学见识,图书是教材的有效延伸。

4.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

媒体中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它是生活中的活教材,是最实用、最有效、最有必要学习的数学。例如:《数学报》就是学习数学的报刊,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报刊作为一种载体,本身又内含许多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充分尊重教材,深度理解编者意图,结合实际,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师应有的教材观。这样的教材才能真正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材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才能真正充满灵性、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魅力。

上一篇:两类“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