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时间:2022-09-09 06:00:04

浅析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摘要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成效提升不够明显,成为了诸多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突破这一难点的根本措施就是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创新作为主要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分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1 回头“看一眼”,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薄弱。的确,在目前应试理念仍未完全转变的背景下,部分学校的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还是紧紧围绕着应试的科目或者所占分值较大的科目,虽然从小学阶段起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部分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未完全按照规定执行到位,有的将信息技术教学时间挪作他用,有的教学敷衍,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也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加上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教学设备的投入以及维护使用方面的不足,导致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基础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面对这样的教学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开展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一方面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回头看,筛选出重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加以检测,重点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回头看,抽出一些专门的时间进行补习,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之中,不能够出现知识与能力的脱节现象。笔者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抽查与回顾工作,针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指点,并在教学中讲所设计的以前学习内容渗透进去,同步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完善与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基础。

2 学习“促一下”,要求学生重视学业测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学业水平测试非常重要,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一旦学生达不合格,将会丧失填报志愿的资格。因此,在对待学业水平测试方面,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督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强化对学生考前的针对性复习工作,确保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一方面,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性地向学生渗透测试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虽然这一测试通过率很高,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一旦学业水平测试不合格,直接就没有高考志愿填报资格,让学生思想上绷紧这根弦。另一方面,笔者强化对学生应试考点以及薄弱环节的指导,既结合平时教学活动中筛选出来的难点方面,利用最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弥补,也引导学生对照测试要点,自己回顾与分析存在的学习薄弱环节,尽可能地弥补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实践证明,经常性对学生灌输学业水平测试重要性的教育,能够对学生发挥提醒作用,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同时,针对性的拾遗补缺也在学生提高通过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课堂“放一把”,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直接就是进行满堂灌模式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强。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研究,首先,在教学设计上不再是“教师为主”,而是设计为“学生为主”,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凡是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内容,笔者只是进行引导,而不是全盘给予,多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其次,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针对教学目标要求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提纲,要求学生分组开展学习,对照教材内容独立操作,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难点的点拨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无法独立完成的方面,其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方面,还要进行集体性点拨。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与创新,不再拘泥于狭小的框框。

4 层次“分一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技巧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如果对于不同的学生,按照同一种要求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过高的教学要求会降低和挫伤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低的教学要求又会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因此,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层,结合学校上一阶段的学习状况以及基础与能力,分为2~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给予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在组织分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为每一位学生搭建适合自身学习的平台,消除学生对分层教学的一些片面认识。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设置探究题的时候以及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时候,都适当穿插一些难度稍微降低的类型,以专门针对中等以下学生进行学习,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另外,在考查考核方面,笔者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考核,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设置AB类内容,B类考核专门面对中后位次的学生进行,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求与考核要求相一致。

5 空间“伸一块”,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运用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立足于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就无法构建全面、立体的信息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全面成长。笔者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致力于构建全面立体的模式。首先,笔者将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除了抓好课堂教学环节之外,还注重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将学生中对信息技术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地区以上级别的信息技术相关竞赛中获奖,其中离不开兴趣小组活动的有力培养与锻炼。其次,笔者注重以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如开展校报制作竞赛、网页制作竞赛等,将学习活动转变为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组织一些展览活动,将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创作较为突出的作品放在学校网站和FTP服务器上,方便学生进行浏览,让学生相互学习研究,尤其是对于学生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作品,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在学生中营造崇尚卓越、永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理念与教学模式,要将创新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着力点,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学生与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改革,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上一篇:实施生物实验多元教学,提升中学生生物科学 下一篇:高职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改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