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促进农村初中班级建设方面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9 04:27:09

家校合作在促进农村初中班级建设方面的实践研究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候,良好的班级建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于城市亦或农村初中而言,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互助、协作,均是促进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即通过对全国多所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实例进行分析,对其在初中班级建设方面的影响、效果做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家校合作;初中;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0

1、概述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而班级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集体,与学生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一个良好的班级,往往学生团结友爱、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浓厚,且课余活动亦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班级学习、生活的学生,通常学习自觉性高、兴趣广泛、性格良好,尤其是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良好的班级建设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健康的人格塑造,无论是在其学业进步还是健康成长角度均是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部分孩子自幼与父母一同生活,父母对其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孩子步入中学之后,其许多行为习惯仍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同时,孩子也更易于接受家人的教导。正因为此,学校在开展班级建设工作时,越来越倾向于引导学生的父母共同加入其中,通过家校合作实现教师与家长协作开展的班级共建。

然而,家校合作这一理念的应用效果在城镇中学以及农村中学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由于农村家长对班级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且没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到家校合作之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存在欠缺,学生信息转达效果不理想等因素,导致农村初中家校合作进行班级建设的效果不甚理想,尚需通过相关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以不断完善。

2、尚存问题分析

2.1家长的主体作用缺失现象严重

“家校合作”这一理念的初衷是将学生家长与教师联合起来,二者互为指导,彼此协作,最终收获良好的合作效果。然而,通过对目前大量农村家校合作效果调查不难发现,合作过程中家长的主体意识往往较差,更多的是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家校合作进行的班级建设工作之中,不利于合作效果的实现。

例如,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尝试开展“家长开放日”,其目的是将家长引入学校的环境中来,感受学生的在校成长环境,同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学校希望家长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由于来自家长的建议很可能会更加贴近学生的感受,故通过建议的落实可以取得较好的班级改善效果。然而通过事实分析却不难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家长倾向于将学校、教师奉为“权威”,因此即使在参加“开放日”时,仍以教师的引导、讲解为主,并不能积极提出个人建议,或所提的建议多以称赞为主、意见为辅,这对于学校班级建设优化的初衷而言意义不大。

2.2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不强

由于家校合作的理念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教育改革思路,其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均需要一个逐渐接受后付诸实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家长的引导作用便显得颇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家长方能摆脱“教师为上”的传统观念,逐步加入到与学校、与老师的合作中来,为班级建设作出努力。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初中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现象,教师的业务素养尚有所欠缺,特别是在于家长进行沟通时,时常会出现各种状况。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农务繁忙拒绝前往学校参与活动的现象,大部分教师选择家访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由于部分教师沟通能力不足,或准备工作不充分,家访过程难免碰壁,不能起到促进家校合作的效果。

2.3家校沟通信息转达效果不理想

随着通讯设备日益普及,“校讯通”已逐步成为了实现家校联络十分有效的信息传达工具并在农村初中亦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不同教师在使用“校讯通”发送信息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有碍于家长理解。例如同样是通知召开运动会这一信息,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可能存在内容的出入,导致家长无法进行正确信息筛选。此外,由于通讯公司信息发送延迟等现象,亦会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利用“校讯通”掌握有效信息的现象。

3、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在家校合作进行班级建设过程中尚存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提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3.1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力培训

教师沟通能力不强,往往是由于其在接受师范专业教育时忽略了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沟通问题,则需要通过再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农村初中教师接受相关素质培训,如“家长交流培训班”等,帮助教师了解所在农村的人文、风俗背景,使其能够更顺利的融入到与家长的交流之中。同时,对于如何应对相对固执、传统的家长,也应形成一套合理的沟通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在于学生家长就家校合作开展班级建设等问题的沟通时能够更加和谐、高效。

3.2通过教师引导转变家长观念

农村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传统观念十分不利于家校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平等性及互为主体性建设,教师的引导、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沟通能力有效提高之后,教师应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使其意识到自己在建设班级以及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参与到家校互动中来。例如教师可每周安排两到三名学生进行家访,利用月半个学期的时间完成家访任务,并在后半学期集中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趁热打铁”,力争在班级建设中获得更多来自学生家长的支持。

3.3加强教师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交流、沟通

针对“校讯通”信息传达失误的现象,一方面,校内不同教师间应做好沟通,可以安排专门负责教师进行信息发送,其他教师只需进行消息汇总即可,避免多发、漏发、信息矛盾等现象。其次,作为家长也应加强与子女间的交流,收到校方信息后及时与子女进行确认,这也是确保消息可靠性的又一重要方法。

总之,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之下,家校合作在初中班级建设中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农村环境下,虽然学校及家庭均存在各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仍不能放弃开展班级建设时家庭方面的有力协助。因此,必须深入把握农村初中班级建设时家校合作方面的尚存问题,不断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最终实现班级建设效果在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鸿.重庆A寄宿制中学的家校合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伍茂华.农村初中家校互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左东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纠正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粗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