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M与TTF整合模型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时间:2022-09-09 02:48:06

基于TAM与TTF整合模型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摘 要]在介绍TAM和TrF模型基础上,将TTF模型作为外部变量处理,提出一个整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LISA数据库用户使用行为进行分析,通过似然比检验值来验证假说,得出外部因素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及易用性并最终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结论。从而为其他类型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分析提供一个思路,以便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TAM模型 TTF模型 LISA数据库

[分类号]TP311

1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理论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及缺陷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增长迅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存储数字化、时效性与交互性强等特点,它在数量结构、内容、类型、载体形态、分布和传播范围、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传统信息资源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在信息时代的巨大价值。网络数据库、联机公共查询目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络资源指南和搜索引擎以及网站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所调查网民获取信息途径85.0%是通过网络,而所使用的服务则以电子邮件、浏览新闻网站、搜索引擎以及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服务查询、政府信息查询等信息获取为主。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在信息利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然而它本身的缺陷又决定了对其利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主要表现在:①信息分散无序;②信息污染、信息质量低下;③信息地理分布不均;④信息资源以英语为主,中文信息缺乏;⑤某些数据库信息及其他网络信息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

1.2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理论存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价值潜力巨大,但是正如上文所揭示的又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然而目前学界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表现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内部机制的诠释和用户角度的考虑。以下是一些主要研究方向:

1.2.1传统纸质信息资源利用规律的拓展在网络兴起的今天,部分学者将目光瞄向了传统的情报信息定律,并试图用它们来诠释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如基于洛特卡定律来分析数字图书馆等。这部分研究以网络计量为典型,它通过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跟踪分析,获取其发展规律,如通过对博客站点的访问量、订阅量、链接数据进行提取分析,从而观测网络信息的老化规律、增长规律、离散分布规律、链接结构等,指导网络信息的利用。

1.2.2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是指导用户从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Robert Harris提出了8条具体标准:①有无质量控制的证据,如专家编审或同仁评论;②用户对象和目的;③时间性,④合理性;⑤有无令人怀疑的迹象,如不实之辞、观点矛盾等,⑥客观性,即作者的观点是受到控制还是得到自由表达;⑦世界观;⑧引文或书目。

1.2.3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这部分研究侧重于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技术的完善,是传统信息检索的延伸。

1.2.4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因素分析这部分研究大多停留在罗列的基础之上,并未做深层次的研究。

尽管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关于深层次的研究,如用户为什么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内部机理怎样,目前的研究基本都没有涉及。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他领域中的研究方法移植到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理论的研究之上,如可以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用户心理,可以借鉴信息系统使用模型搭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框架。下面介绍两个信息系统利用模型,并基于两者的整合模型,针对特定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分析影响用户利用数据库的因素和作用机制。

2 TAM、TTF及其整合模型

2.1 TAM

1986年,FredDavis以Ajzen和Fishbein的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为基础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试图解释影响用户接受或拒绝一项新技术的原因。TAM认为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use,PEOU)是影响信息系统使用的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外部因素(external variables)间接起作用,影响使用态度(attitudetowards using,AT)、行为意图(behavioural inmnfion tO use,BI),并最终影响使用行为(actual system use,u),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10个关系:①PEOU-PU;②PU-AT;③PEOU.AT;④PU-BI;⑤PEOU-BI;⑥AT-BI;⑦AT-U;⑧BI-U;⑨PEOU-U;⑩PU-U。

2.2 TTF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IF)的原理可以追溯自组织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为取得更好的表现,必须使组织结构“适配”组织内容。其提出者Goodhue和Thompson认为一个信息系统若想改善用户(即员工)的工作表现,则该系统使用的技术必须与它所要求的任务达成很好的“匹配”。Goodhue和Thompson把“系统使用”与“系统/工作匹配”两个研究方向很好地结合起来。

2.3基于TAM与TTF的整合模型

尽管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适配模型已经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但它们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技术接受模型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心理和行为,缺乏对组织任务的关注,造成了对信息技术的有用认知与该信息技术对特定任务的有用认知之间的混淆,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另一方面,任务技术适配模型尽管考虑了任务和技术功能两个特征,却忽视了任务技术适配作用于个人行为的内在机制,从而缺少了一个从任务技术适配到技术使用之间的桥梁。两个模型是可以相互完善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TAM与TTF整合模型,在考虑外部因素影响可用性和易用性之外,将TTF模型也作为影响可用性和易用性的一个特定因素,并给予一定的权重,如图1所示:

3 基于TAM与TTF整合模型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3.1基于TAM与TTF整合模型分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TAM理论讨论的是外部因素影响用户的可用性与易用性心理,最终影响用户的使用行为,而TFF模型探讨的是利用新技术和任务之间的适配分析影响用户的因素。尽管两个模型都是针对信息系统提出来的,但是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行

为研究完全可以移植到对网络信息的使用上来。鉴于两个模型之间的互补性,两者结合可以解释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行为。

3.2方案设计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广泛,我们对一种特定的网络信息资源类型――数据库利用模型进行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是方案设计:

3.2.1研究对象主要是南京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

3.2.2研究数据库LISA(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Abstracts,图书馆和信息科学文摘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其文摘来自60多个国家的350种期刊和会议录。LISA的主题范围很宽,包括电子会议、影象文本、联机系统、电子通信和电子出版物,最早回溯至1970年左右。

3.2.3研究目标研究那些外部因素以及LISA数据库所提供的功能与学生使用数据库所要完成任务之间的适配程度对学生使用该数据库的主观认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

3.2.4变量定义

・LISA数据库文献质量。即文献是否从权威期刊摘录,学术价值是否较高,文献更新是否及时以及数据库是否提供全文等。建立以下假说:①[H 1a]――数据库文献质量越高,用户感知有用性越高;②[H 1b]――数据库文献质量越高,用户感知易用性越高。

・LISA数据库操作性。即用户使用该数据库是否感觉没有障碍,能够很好地完成操作。建立以下假说:①[H 2a]――数据库操作越容易,用户感知有用性越高;②[H 2b]――数据库操作越容易,用户感知易用性越高。

・LISA数据库访问速度。用户使用因特网最怕等待,一个数据库如果网络延迟较大则会对用户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建立以下假说:①[H 3a]――数据库访问速度越快,用户感知有用性越高;②[H 3b]一数据库访问速度越快,用户感知易用性越高。

・LISA数据库使用费用。前文已经提到数据库提供部分免费资源,但是若要获取全部权限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将对用户产生很大影响。建立假说如下:①[H 4a]――数据库使用费用越低,用户感知有用性越高;②[H 4b]――数据库使用费用越低,用户感知易用性越高。

・LISA数据库功能。这是TTF模型中的一个变量,将对用户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通常包括检索方式是否全面,是否提供高级检索、布尔逻辑检索以及其他等功能。假设如下:[H 5]――数据库功能越强大,用户感知有用性越高。

・任务/技术匹配程度。实际上匹配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对“适配”本身的度量也是很困难的,本文因为只是提供一种思路,故简化处理,假说如下:①[H6a]――数据库提供功能与用户期望获取文章之间匹配程度越好,用户感知有用性越高;②[H 6b]――数据库提供功能与用户期望获取文章之间匹配程度越好,用户感知易用性越高;③[H 6c]――数据库提供功能与用户期望获取文章之间匹配程度越好,用户越会进行使用行为。

・以下是TAM模型本身的假说:①[H 7]――学生对数据库易用性的认识与有用性的认识呈正向相关;②[H 8]――学生对数据库有用性的认识与学生的使用态度呈正向相关;③[H9]――学生对数据库易用性的认识与学生的使用态度呈正向相关;④[H10]――学生的使用态度与学生的行为意图呈正向相关;⑤[Hll]――学生对数据库有用性的认识与行为意图呈正向相关;⑥[H12]――学生的行为意图与其使用行为呈正向相关。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存在相关关系,这说明我们需要尽力完善数据库这些方面质量,以便数据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作为整合模型中的特定部分,TTF模型所表征的任务/技术匹配的量化变量匹配度同样与用户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以及最终的使用行为存在相关关系,这表明我们在发展数据库过程中要注重用户,要实施个性化服务,以便提高用户对数据库的匹配度认知。

・假说H7-H12再次论证了TAM模型是可以信赖的。

・可以看到,访问速度和费用假说并没有得到验证,事实上,这并不能说明模型是不可信的,因为本次研究从节省时间角度出发,只对校园网学生进行了调查。网速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对数据库的认可;而由于数据库使用费用是由学校支付,其本身费用是很高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答案不一。但是从整体来说,该整合模型还是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4 本文贡献及不足

通过TAM与TTF整合模型分析网络信息资源中的某一特定类型,可以得出外部变量如文献质量、操作性、费用等和数据库功能与任务适配程度对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态度、行为的影响,并最终实施使用行为,从而解释哪些因素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关键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对人们今后进一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只针对学生用户实施了调查,这便造成了上述结论中的误差;在整合模型中关于任务与技术匹配程度的度量没有做具体的细化,只是将TTF模型简单地作为一个外部变量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以上不足之处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弥补。

上一篇:国外用户体验研究进展 下一篇: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信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