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9 01:33:54

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进行成本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工程施工阶段是实现建设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面临着如何做好成本计划及动态监控的工作,综合考虑建造成本、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等全要素,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其中对施工方而言“费用目标”就是成本目标。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成本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目标,包括责任成本目标和计划成本目标,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要将施工成本在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的运行中有机地连接起来。

1、施工成本的组成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等,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

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2、成本管理的任务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施工成本预测、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施工成本考核。

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流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编制基础,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核算的基础;成本控制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查,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的依据;成本分析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也为未来的成本预测与编制成本计划指明方向;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手段。

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经营而言至关重要,并且一直伴随这个行业的发展,但就目前该行业对于成本管理而言,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以至给施工企业带来多多少少的损失,目前大多施工企业在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环节的意识太过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施工中乱挤成本,未能区分工程施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一些不能直接列入成本的支出直接列入,违返成本核算和管理规章制度,人为增大成本,减少利润。

2、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考核依据。目前在大多数的施工企业中,都是以一个项目工程为一个管理单位,在这个管理单位内会指派其中的单个人负责项目造价和成本管理,而不是制定相关体制,将成本管理的工作分别落实到各个施工环节或负责人身上,造成各个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有的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有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会选用一些不经济的施工方案。并且,很多施工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考核制度的时候,只罚不奖,或者奖罚不到位,挫伤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3、材料进出控制不严。材料账目不清甚至没有,材料采购没有一定的预算盲目采购,检查、验收、领用控制不严。

4、工程项目中成本不实。有的施工企业把不好处理的业务费通过虚增成本解决,有的以施工作业单的形式来掩盖,虚增成本,减少利润。

5、工程施工期拉长,成本加大。有的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劳动纪律性极差,技术和强度不够,工作进程缓慢,工期延长再加之天有不测风云,有时来个大雨连绵,施工项目只能暂停,这样就加大了直接成本人工费的支出,使得超预算、超定额,成本无法控制。

6、成本核算工作基础薄弱。由于施工企业项目多、工期长、涉及面广的特点,涉及成本核算的人员较多,而核算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不全面,对制度研究不够,理解不深,政府水平和业务素质总体水平普遍不高;既懂核算、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造成一些企业成本核算质量差。同时,计划、统计、定额、计量、记录、检查、考核等制度不健全,出现计划不周、统计不真、定额不全、计量不准、考核不严等情况,造成成本严重不实,乱挤乱列现象存在。其次是不能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意义。

三、施工成本管理对策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应该与施工企业的发展同步前进,施工企业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1、加强成本管理观念

施工项目部作为企业施工经营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成功的项目成本管理要依靠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上的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不断加强成本管理观念,自觉地参与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2、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

完善的定额资料、做好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定额资料包括《全国统一预算定额》等国家统一定额,劳务与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根据国家统计定额、取费标准编制施工图预算;依据企业的施工定额编制单位工程施工预算,通过两个预算对比,可以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程度。

3、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原始记录直接记载了施工生产经营情况,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是统计和成本管理的基础。项目施工中的工、料、机和费用开支,都要有及时、完整、准确的原始记录,且符合成本管理的格式要求,由专人负责记录和统计。

4、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施工项目各项责任制度,如计量验收、考勤、原始记录、统计、成本核算分析、成本目标等责任制,是实现有效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的保证和基础。

5、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实效,对施工项目部应实行目标成本控制并进行考核;对于达到考核指标的施工项目部和项目部经理应兑现奖励承诺,以便推进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6、抢抓材料管理和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限额领料单”对材料消耗数量进行控制。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严格管理。

降低成本是企业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的必须手段,而对于项目多、工期长、涉及面广的施工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必须从全方面、全过程、全员参与,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全员成本控制。每个部门、员工都要有成本目标,并且完善监督制度,才能保证施工企业降低成本这一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关于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