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改革内容及效果

时间:2022-09-09 12:35:30

邮政改革内容及效果

作者:陆瑶

在信息社会化、知识经济化以及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邮政运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邮政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原有的邮政经营管理体制就成为世界各国邮政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许多国家在邮政改革方面已经先行一步。本文以德国、澳大利亚、荷兰、英国、日本这五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为例,来综观一下世界邮政改革的发展历程。

改革内容——政企分开、公司化运作

1.德国邮政为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原德国邮电部于上世纪80年代末对邮电行业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历时十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三大公司独立运营,将原属邮电部统一管理的电信和邮政从邮电部分离,实行政企分开。同时,将邮政金融业务同邮政分开,成立电信、邮政、邮政银行三大专业公司,实行独立经营。第二阶段,德国邮政成功上市。1995年和1999年,德国政府分别将邮政资产和邮政银行的所有权全部转让给德国邮政公司。邮政银行虽并入德国邮政,但仍然保持独立经营。经过改制后,德国邮政集团于2000年11月在股票市场成功上市。2.澳大利亚邮政澳大利亚邮政体制改革,是在维持国家公共邮政地位的同时,依国家法案对邮政实行公司化经营。早在1975年,澳大利亚即实行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把邮政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组成邮政委员会(仍属公共事业机构)。1989年,澳大利亚邮政完成了公司化、商业化改造,成为政府拥有100%股份的国有商业化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澳大利亚邮政改革始终在健全的法律、法规的环境中进行,市场开放也采用渐进式的方式,保证了邮政改革平稳有序地进行。澳大利亚邮政与政府签订的合同中,还规定了邮政提供服务的标准以及政府给予邮政普遍服务的补贴数额,使澳大利亚邮政在实行公司化经营的同时,仍能保证尽到普遍服务的义务。3.荷兰邮政荷兰邮政的改革则是在体制上寻求创新,走政企分开之路。1974年荷兰邮政即完成了政企分开,建立国有全资公司。从此,荷兰邮政从政府部门变成了一个公司制企业,员工也由国家公务员变成了企业员工。1980年,荷兰邮政开始进行公司改制,由国有全资公司逐步变为一家上市公司。为增强竞争力,荷兰邮政逐步减持国有股,目前已减持到40%,并在本国及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上市。与其他国家的改革模式相似,荷兰邮政改革也大胆地走向了邮电分营之路。1997年,荷兰邮政正式与电信业务分开经营,开始独立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荷兰邮政打破传统的资本运营模式,采取购并、重组战略。1995年,荷兰邮政即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购并行动,对TNT实施收购,至此奠定了荷兰邮政作为跨国企业集团的地位。4.英国邮政在世界邮政加快机构调整、加大改革步伐之时,英国邮政机构也紧随其后,加大改革力度。邮政改革沿着商业化、公司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商业化就是政企分开成为国有公司;公司化就是让其成为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公用有限公司;多元化则是向民营公司发展。据此,英国邮政完成了1981年组建国家邮政公司、2000年政企分开及2001年公司化三阶段的改革。目前,英国邮政正在巩固第三阶段的改革成果,准备向第四阶段的多样化——民营公司方向发展。5.日本邮政日本邮政改革的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在近些年就进行了两次。日本邮政过去是典型的国营体制,2001年1月,日本政府将原来的邮政省、总务厅和自治省组成总务省。2003年4月1日,成立日本邮政公社,使日本邮政在改革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邮政公社将邮政、储蓄、保险业务分成三个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制。邮政职员仍继续维持原公务员身份。邮政公社组织为三级机构,本社设立三个事业本部,明确区分三个事业部门的经营责任,并设有经营企划、经营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独立的监察等九个部门,解决主要问题。

改革效果——业务合理、效益提高、注重经营

各国邮政体制改革以后,打破了传统邮政的垄断地位,将邮政推向市场。企业化运营体制,给邮政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业务结构更加合理,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增强了邮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邮政企业的内部管理。首先,业务结构更加合理,效益不断提高。日本邮政经过改革后,对邮政业务种类进行了整顿,废除了没有前途的业务。荷兰邮政将“三业并举”作为核心业务产品,其TPG麾下的TPGPOST和TNT所拥有的邮件、物流、速递三大业务,已呈三足鼎立之势,强有力地支持着TPG的发展。德国邮政在改革后,函件业务发展稳定,2004年的函件收入高达127.74亿欧元;物流业务也成倍增长,利润丰厚,同年物流业务收入增长了15.4%,业务收入达68亿欧元。澳大利亚邮政在改革之前,大约有6500万澳元的赤字,而自改革实施以来,在履行了普遍服务职责的同时,邮政净收入实现了逐年增长。其次,企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增强了邮政企业市场竞争力。澳大利亚邮政通过在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上做足文章,吸引顾客,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依靠合作谋求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英国邮政则通过网络资源的重新整合,突出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创建国际间合作、竞争、共存的模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英国邮政在全球邮政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保证传统业务的同时,德国邮政加大信息化力度,依托信息网络发展电子邮政,来满足现代客户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邮政的工作效率和市场反馈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庞大的网络,使德国邮政总部每天都可知道当日的现金流量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及时制定新的经营策略。与此同时,德国邮政通过收购和建立联盟的形式,形成了跨国经营的网络,从而保证了在全球范围内与速递企业展开竞争。目前,德国邮政的敦豪环球速递公司(DHL)通过收购、兼并以及战略重组的方式,速递网络已发展到了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多个目的地,每年快递业务的处理量达到了1.6亿件,实现了德国成为世界物流业巨头的梦想。最后,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作为企业,德国邮政重视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所有员工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为期三年。对改革前后进入邮政的员工,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改革前进入邮政的员工,按合同制管理,退休后这部分人可以恢复原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待遇;而对改革后进入邮政的员工,则不享受此待遇。在重视人才开发方面,德国邮政在人才培养和员工管理上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为基准,面向社会聘请。新员工要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员工调换岗位也要进行14天的培训。英国邮政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其基本理念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达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就是“识别员工所需要的能力并加以培训”。为此,英国邮政要求邮政职工包括高级经理人员,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在关键部门吸引有志向、有热情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获得挑战性的发展机遇和真正的工作经验。纵观世界邮政体制改革,各国邮政经历了从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到公司化乃至民营化运作。几十年的改革之路,使各国邮政整合了资源,调整了业务结构,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推向市场的各国邮政,按照公司化、商业化运作后,更能从市场和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并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而注重邮政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更使邮政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用人机制合理化、科学化,邮政企业正向着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上一篇:石油老年大学现况思索 下一篇:职员培训的价值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