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行业专业化监管缺位何时了

时间:2022-09-09 12:02:31

公用行业专业化监管缺位何时了

无论市政公用行业如何市场化,我认为,该行业提供的产品是带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由于这些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就引发出一个敏感的政府监管问题。可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市政公用行业的监管现状令人担忧。

公用行业专业化监管缺位何时了

公共领域定价难

如何使项目收益的可盈利性和稳定性得到体现。这里面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公共产品定价的问题。公共领域定价的原则是成本加微利的原则,我本人非常推崇这个原则,但也要考虑到定价困难的问题,比如成本的问题,成本该如何界定的问题等。

从公共产品提供者――企业来看,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确定定价的原则,承认企业的成本,但由于有关成本信息的完整性是由企业来掌握的,而不是政府来掌握的,政府存在一个天然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有效把握服务成本信息完备性,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特别是对我们国家来说,由于处于转轨时期,特别是市政公用行业单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是采取政企合一的方式,甚至有些是采取垄断的方式,这就造成了治理方面的问题。

治理方面的缺陷导致了成本不合理的上涨,从而给我们定价、准确把握公司的成本信息带来相当的难度。比如说,某一个城市天然气公司,其天然气的服务是亏损的,政府每年要补10个亿,另外有一家天然气公司进入,说我不向政府要一分钱,但要缴特许经营费,这里面成本就有非常大的差别,如何掌握这个信息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有些项目其本身是具有可盈利性的,通过提价、价格的改革使项目有一定的盈利性,有比较好的经济强度(即盈利能力)。但有些项目从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考虑价格不能提得太高,这就有一个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不足以吸引投资者的问题,这可能就有一个政府如何实施补贴的问题,如何提高项目的经济强度,使项目具有可盈利性的特点。这种补贴如何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使补贴的有效性和额度尽可能小,有效性尽可能高。

在影响项目可盈利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价格问题,还有就是替代问题,有很多项目间存在替代服务关系。福建有一个民营企业建了一个收费大桥,建之前肯定有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报告,对未来盈利前景有判断才会修建大桥,但由于政府另外修了一个大桥,另外修了一条路,而且在这个高速公路上是不设出口的,为此,高速公路车辆进入民营企业修的大桥要绕20公里的路。所以,由于有替代产品和服务出现,使得这样一个建立在长期收益基础之上的项目之盈利性大打折扣。

光有盈利性不够,还要有稳定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公共设施领域引入民营化投资、经营,政府起什么作用?刚才说了从投融资安排上看,很多是采取项目融资的方式,靠项目未来的收益获得融资安排和贷款。那么这个项目收益应该具有长期的可稳定性,这就要求政府确保其政策的连贯性。

市场准入机制遭遇尴尬

在市政公用行业领域引进适应行业特点的市场竞争机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不仅仅是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准入的政策,即准入制度安排的问题。建立准入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有效的竞争。这样可以把价格降下来,同时把服务质量提上去。

另一方面是经营期长短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无论是BOT项目也好,TOT项目也好,都面临一个经营期的问题,经营期如何确立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经济学问题。如果经营期短的话,那么竞争相对来讲是充分的。比如说经营期是5年,5年一换,或者服务商可以在一个5年当中继续服务,但要经过市场选择的过程。通过准入制度的安排在竞争程度上是比较强的,但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即由于经营期过短,会造成它的项目盈利性降低,还会使得投资者、运营者行为的短期化。这样,对服务质量和信誉的保证,都会因为经营期短而受到影响。反之,经营期过长,无论你引入多么好的竞争机制,但由于在经营期里面居于垄断地位,起码在特许经营的地方居垄断的地位,从而使得提高行业运行效率的目标没有办法实现。因此,在经营期的确定方面,地方政府就需要很好的小心翼翼的设计,务必做到既要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又要考虑有效性的问题。

监管机制亟需完善

针对公共领域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特点,如何进行管制呢?美国各个州都有一个针对市政公用行业的管制机构,叫PUC,市政公用行业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负责监管州的市政公用行业领域。

对于中国来讲,如何来设立一个管理机构,特别是在地方如何设立一个适宜中国特点,同时适合当地特点的管制机构,这是我们目前确实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公共产品领域存在替代关系的时候,就需要综合管制机构来行使管制职能。比如说替代关系,电力和燃气可能就存在替代关系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统一考虑监管的问题,所以在市政公用行业领域,我认为从地方政府层面上,需要仔细考虑统一监管的问题。

监管主要是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监管价格,这些公共监管领域的服务上是否按照政府规定收费。

第二是监管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管我认为是相当困难的,也就是说服务质量的好与坏很难用0和1那么简单的划分,这里面有大量技术上的问题,也许有些公共产品的服务商会借口在某些技术方面存在问题,而降低服务质量。比如说管线,如果说管线存在拥塞的时候,他会说管线拥塞我提供不了服务和产品。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有很多的技术性,所以,建立专业化的监管机构是必需的。

第三是监管公共领域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公共设施的安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转,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公共设施安全性如何加强监管?保证公共领域产品提供的可持续性非常关键,这也是监管机构应该履行的职责。最后一方面实行有效的监管还需要监管依据,就是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监管条例,对服务商提供约束,同时为自己的监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当然我刚才说条例的制定可以由第三方中立的机构制定,不能由监管者自己制定监管条例,而应当有相互制衡的机构制定监管法规,包括通过地方政府、人大立法程序设立监管机构。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副部长

上一篇:“高尔文精神”淡出摩托罗拉 下一篇:医药行业演绎并购“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