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合作学习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用策略

时间:2022-09-09 11:25:27

试论现代合作学习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用策略

摘要: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下,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鉴于上述要求,论文阐述了现代合作学习这一概念并对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组织及运用策略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现代合作学习 策略

党的十七大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其中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作为高职外语类院校的一名教师,我们跟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号召。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班级授课形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便成为问题的焦点。而现代合作学习恰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责无旁待地成为很多教师的首选。那么什么是现代合作学习,又有哪一些教学策略呢?

一、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目标结构理论(Goal Structure Theory)。

目标结构理论是多伊奇在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合作目标对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影响。他认为,在团体中,由于对个体达到目标的奖励方式不同,导致个体在达到个体目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即相互促进方式、相互对抗方式和相互独立方式。这些不同的作用方式对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多伊奇认为目标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

由此可见,合作目标结构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只有当小组成功时,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他们各自的目标。这种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奖励的方式造就了积极的人际关系,它使小组成员对同组同伴所做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社会强化(Slavin,1983)。这在传统的竞争目标结构的课堂上是没有的。同此,合作目标结构建立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而这种积极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又产生了积极而意义深远的影响。

2.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y)。

发展理论主要是皮亚杰学派的观点。他从认知角度出发,强调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即在达到小组目标过程中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他认为,在完成适当的任务中,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和理解(Damon,1984)。维果斯基(Vygotsky,1978)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他认为,除了成人指导之外,儿童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也可以提高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因此,他认为合作活动比个体活动更为优越,可以加速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

3.社会互赖理论。

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1]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组织

现代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理论体系。它以社会心理学、驾驭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

1.分组方法。

科学分组是关键。现代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是以2-6人为一组,学生座位由传统的插秧式变为马蹄式,便于学生之间交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配小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组内成员按照成绩不同来划分,比如由一个优生、一个差生和两至三个中等生组成。每一组都可以是全班的一个截面。这样做有助于为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自尊和归属感,从而改善课堂心理气氛。

2.小组确定目标,同时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小组在建设初期可以以一句名言、一种动物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给自己小组命名。还应设定明确的共同可执行的目标:长期目标,如一起通过努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是短期如每周目标等。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组长、检查员、发言员等不同角色,并定期更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小组成员都达到目标,整个小组才算达到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正是其精髓。

3.评价系统多元化。

(1)评价应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具有鼓励作用。(2)评价应该是客观公正的。(3)评价应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及师生合作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形式可以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

三、现代合作学习在大学生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实用策略

在大学生非英语专业中开展英语教学,我们应该不止是在课堂上应用,更要渗透到课外。大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加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时少的特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1.拼接活动(jigsaw activity)。

拼接活动是一种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活动,教师首先将阅读分成若干部分,让小组成员每人阅读其中一部分,然后,组内成员相互问答,了解自己没有读过的那部分文章的信息。直至全组成员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最后,全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的共同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整个小组成员负责的能力,以及主人翁意识。

2.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

小组成员围绕某一话题或就找到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经过综合,加工成为小组意见。讨论作为一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沿用已久,但在现代合作学习中则赋予它新的意义。小组不是临时组成的同质小组,而是异质小组。这样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讨论,可以很好地减弱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焦虑感。

3.课外调查研究。

教师首先布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小组成员经过分工后,开展实际调查,经过资料收集、信息处理后,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比如关于环境污染的话题,找出造成污染的原因,就可以让小组成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共同合作,分工完成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4.作业检查小组化。

传统的教师在作业检查方面通常以教师检查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很被动。在合作学习中,对于作业的检查可以放手让小组检查员来做,教师抽查。如果有一人未完成则小组全都重新检查。这样做,一方面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也会互相为他人考虑,而且老师可以从繁重的检查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更为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

其实,现代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态度,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反思总结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它,并运用它。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10.

[2]Johnson D W,Johnson R T,Holubec E 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4th ed)[M].Edina,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2001.

[4]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5]柳夕浪.分层推进与合作学习――面对差异的两项革新实验.教育实验与研究,1998.3.

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下一篇: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加合作的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