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时间:2022-09-09 10:56:31

物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在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中,早已有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能使人受益终生的辩证观点.实践教学为实现授人以“渔”的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它突破了教学就是在教室上课的传统模式,学生认知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到社会实践中去发现;学生认知的方式已不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与实践,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体验、探究并再次发现知识的参与式活动.

同志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创造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成为适应新时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主力军.本文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1创设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发现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是引导学生发现的最佳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创设多样的探究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引导他们以一个发现者的姿态进行实践活动.

笔者在教授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关系的时候,播放了一段视频:气功师躺在钉床上,胸部放一大石块,然后用力将大石块砸破.许多学生都惊叹道:“太神奇了,简直是刀枪不如”.笔者告诉他们,要说表演者经过特殊训练,经打经压是可以的,但说他刀枪不入则言过其实了,这里面有好多物理知识.学生们都迷惑不解,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组织了如下活动: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有模拟人体的装水塑料袋、玻璃片、锤子和a、b两个钉床,其中a钉床密密排满了钉子,b钉床只有四个钉子.学生们首先把水袋放在钉床a上,观察水袋并没有被扎破,又在水袋上放一玻璃片,水袋仍没有破,又用锤子迅速将玻璃片砸碎,水袋还是没破,此时,学生们情绪高涨,异常兴奋.接着,他们将水袋轻轻地放在钉床b上,水袋里的水立刻“破口而出”.

这时,孩子们顿悟了.活动后,他们再来讨论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答案已十分清楚: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的大小决定着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不明显,压强就小;反之,压强就大.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探索情境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独立分析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教师只需要恰当地创设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情境创设得越是新颖,组织得越是巧妙,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驱使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心理动机,是创造思维、创造行为的前提.一个没有创造意识的人的行为只能是模仿,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活动,更不可能进行发明创造.我们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一定要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根本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信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求异.

3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往往以经验为基础,带有复制性,遇到问题总是想过去自己或别人用某思维方法处理过此类问题.创造性思维往往突破常规,带有创新性,它是指发现或发明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克服困难、追求真理的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帮助学生进行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与工作,更好地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多渠道着重培养学生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3.1“不盲从”教育

在美国有一种不盲从教育,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一节生物活动课上,老师指着一个动物的头盖骨,告诉大家,这是某某动物,生长在冰川期,现已绝迹.老师对这种动物的描述同千家万户都有的猫十分相似.然后老师组织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头盖骨,并做出一份关于这个动物的开卷测试卷.卷子发下来了,全班同学的卷子上打的都是“×”.真是岂有此理.同学们都非常气愤:“我们明明是照他课上讲的作答,怎么错了?”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头盖骨其实就是猫的遗骸,我讲的那种绝迹的动物是子虚乌有的,你们为什么丝毫不怀疑老师讲的是错的呢?”

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描述一场想象中的精彩足球赛,绝大多数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写在练习本上,然而老师却把最高分给了一名“最懒惰”的学生,这名学生的作文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很抱歉,由于突然下雨,人们盼望已久的这场球赛只得改期”.原因是这名学生的“作文”已突破了常规思维.

由此可见,“不盲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怀疑的精神,促使他们面对问题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老师努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目的就是让他们“不盲从”.因为唯有不盲从,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2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尝试实现新的想法

想象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处于参与、体验之中,他们的头脑处于开放的状态,一定会有各种各样新奇古怪的想法,面对这些离奇古怪的想法,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不管它是多么的离奇和不近正题,都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尽力去实现这些想法,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事物,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事物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观察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观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感悟,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应变以达到获取新发现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事实上,我们无法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使学生具有很高的创造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4.1提高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需要创造的世界,我们如果希望孩子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而培养创造才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笔者在讲完《炉子的效率》以后,就带领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柴灶的改进,以提高炉子的效率;在学习了《生活用电》后,笔者组织学生观察了家庭电路的连接和控制情况、各用电设备的连接情况,对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2培养组合能力

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原有事物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产生质变后才表现为“前所未有”.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的经历凭空设想.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对现有的知识或事物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环节和众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只要我们遵循认知规律,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的受教育者一定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使他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模... 下一篇:“资产荒”和负面事件搅乱P2P行业 东方汇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