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时间:2022-09-09 10:48:40

浅谈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的会计信息披露,揭示了在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质量特征间的负相关关系,着重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简要描述了面对两者间的艰难选择,上市公司所做的取舍。最后,对年报披露的相关规定,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的,对证券监管和会计监管相关规定的制定,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相关性 可靠性 会计信息披露

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披露被赋予越来越多的重任。经济生活中,无论是股东、潜在投资者,还是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都依赖年报等会计信息来做出经济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对经济决策尤为重要。在理论研究方面,绝大多数的研究最后都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来验证某一会计方法的,不管是针对资产、负债、权益、还是针对确认、计量、披露,信息质量特征都是最终的归宿。

2008年5月,在IASB与FASB趋同的准则项目下,首个、也是基础性的成果——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概念框架诞生[1]。在FASB2010年9月发表的第8号概念公告中,对信息使用者而言,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我国为“可靠性”质量特征)这两项基本质量特征被予以重视,强调为财务报告信息应当具备的最低质量特征要求。

为此,本文立足会计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分析实务中上市公司面对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重要质量特征间的两难选择所作出的取舍,并据此对相关披露的规定提出建议。

一、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在及时性与相关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质量近年来得到更多关注。披露的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也为上市公司节约了在融资成本和成本;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确认计量并不一定能带来高质量的披露,披露是独立于确认计量外的另一环节,受到会计准则、规则,上市监管规定等多方面影响。

可靠度高且及时相关的信息,被公认为具有较高的质量。本文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方面,分析企业在信息披露时,对两者无法平等兼顾的困境及原因,从而对年报披露的相关规定,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期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可靠性的重要意义及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可靠性指,指会计信息不含错报和偏差且能真实反映某一时点或在某一期间,对象状态的特质。根据FASB的SFAC No.2,可靠性分为:(1)中立性(Neutrality),指在准则的制定或实施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并不应该受到某一类或几类利益相关者的影响;(2)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人,对相同经济事项或交易使用相同计量方式,得出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3)真实反映(Representational Faithfulness),即一项描述或计量,与其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或交易事实相吻和。

近年来,大量企业频频在规定的披露期之后各类公告,对年报进行更正或者补充。这种现象表明规定披露期内公布的年报并不可靠,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信息的缺失,严重损害可靠性,降低信息对决策有用性,极大违背了会计信息所肩负的使命。

(三)相关性重要意义及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性,包含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ASB, 1999),代表其对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影响力的程度[2]。即使是客观、可比、相关的会计信息, 如果不能及时提供, 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 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在相关性方面,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披露不及时。根据我国上市披露制度,上市公司的年报须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即次年4月30号之前公布。然而近年来,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多拖延至最后期限,“前松后紧”的现象屡见不鲜。王雄元、陈文娜、顾俊研究了2004-1006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发现有高达20%左右的公司选择迟于预约披露日①披露年报信息。朱学义、刘建勇在其研究结果中发现,从2005年至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时滞平均达90.123天,这严重削弱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者相关性

(一)关于相关性与可靠性间负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支持综述

刘建勇,朱学义通过对2006年2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统计,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存在及时性与可靠性的负相关关系,当两者不可兼顾时,企业往往优先选择更为及时但有欠可靠的会计信息。朱元午将相关性、可靠性两个质量特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得出在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相关性与可靠性不总是同向影响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结论。翁健英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产生冲突、需要权衡的根源在于及时性上——及时性削弱,影响了相关性,但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及时性强化,相关性往往会提高却降低了可靠性。

但以上文献并未深入剖析中国上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负相关关系的原因。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两者关系背后的可能的原因,并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二)两者负向关系的可能原因

1.成本效益原则

从公司角度,依据价值链分析模型[3](Porter,1985),会计信息系统是属于支持性活动,不是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并不能给顾客带来的价值,而从也就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企业是不会投入过多经济资源于会计信息收集、处理与披露的。

同时,企业管理层的薪酬往往与业绩或股价相挂钩,而极少受到披露信息的质量影响,因此,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4](Adam Smith,1776),管理层也不会主动投入过多资源于此。

然而,无论是信息收集,还是报告披露,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人力、财力等成本的投入。一方面,高度的可靠性意味着要配备专业人才、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处理体系,甚至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ERP系统。这必然会带来在会计记录、计量环节的高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及时披露就将要求公司加快会计信息处理速度、提高企业信息一体化程度、聘请高质高效的审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间的畅通沟通与有效合作。

在企业资源有限性假设和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投入一定的条件下,追求相关性的成本提高,意味着可靠性方面成本投入的减少,反之亦然。

从企业内外结合来看,相关性强的会计信息较之可靠性高的会计信息生产成本要大,信息生产者更偏好于生产可靠性高的会计信息,而与之对立的是信息使用者更偏好于相关性强的会计信息(叶有忠)。

综上,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中遵循成本效益原则(Benefit–Cost Trade off) ,使得相关性与可靠性在信息披露时,趋向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又由于相较于可靠性,相关性高的会计信息需要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导致上市公司往往会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偏向选择相关性较低的可靠会计信息。

2.会计事项确认与预测信息的不确定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间的平衡选择,本质上而言,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确认会计事项的时间越早,会计信息披露越及时,会计信息越具备相关性,但不确定性越大,从而可靠性越差; 反之, 如果确认和披露时间越晚,则可靠性越高, 但相关性会降低(夏冬林,2004)。

虽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确认和计量环节必须要是确定的,但现实中的经济事项或业务却往往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金融工具创新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会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追求真实可靠与渴望及时相关,两者显然是矛盾的。

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时,会计信息系统只能尽量选择确定的方式来呈现它。这一过程中,专业判断充当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必须聘请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与相关人员。这印证了上一个阐述中,相关性高的会计信息成本更大的观点。正因如此,上市公司才会在可靠与相关的天平上,倾向于可靠性的一端。

3.信号传递理论与管理层操纵

在现代管理中,所有权与管理权两权分立及其普遍。在这种关系之下,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管理层比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真实的营运成果与业绩状况,同时他们也能够直接影响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保证股东与高管间的利益一致性(Interest Congruence),高管持股计划、与业绩挂钩的薪酬等激励计划也广泛地被使用。

一方面,由于信号传递效应[5]的存在,管理层往往通过操纵信息披露的时间,向投资者传递利于自己的薪酬(即公司业绩)的信号。当上市公司遭遇不良业绩时,除了避免如实报告外,高管往往会选择尽量延迟年报的披露,让投资者形成一个业绩下滑的预期,从而降低实际披露时,股价的下跌的程度。这导致了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严重受损。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业绩好的年份,为了追求投资者的更多关注度和累计收益,往往会选择提前披露年报。但许多公司存在为了追求提前披露的信号传递效应,在会计信息未得到充分的确认计量时就披露给投资者,而在年报披露之后又进行了对年报的各类补充公告或更正公告。这就意味着年报的可靠性因此被大大削弱。

三、建议与改进

在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中,屡见不鲜可靠性与相关性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当陷入相关性与可靠性的选择困境之时,有极大一部分公司将天平倾向于可靠性,而给予相关性较少的重视。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为证券交易所制定相关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一)针对披露期后的频繁公告进行处罚

相较于相关性,可靠性往往被上市公司在披露年辈时轻视,致使出现在年报披露之后屡屡对更正或补充已披露的年报的现象。对此,本文建议监管机构对披露期后频繁公布更正和补充公告的上司公司做出相应处罚规定,例如,缴纳高额处罚金、公告批评、降低相关评级排名等等,来切实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在此,也建议投资者在使用信息进行相关经济决策时,应当兼顾信息的重要性与相关性,不可以为偏颇其中一方。

(二)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另一方,相关性与可靠性间的负相关关系,部分是由于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期望目标的内在差异性。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提供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历史信息,而信息使用者则认为不确定的信息或者未来预测信息更能对其经济决策有用。但在信息充分、市场机制完备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能够主动自觉地调节信息质量,达到投资者的预期。因此,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以减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促进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质量目标的动态平衡。

注释:

[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4年开始共同构建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该项目分为八个阶段。2010年9月的FASB第8号概念公告为首个成果。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于1980 年颁布的第二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中概括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为可靠性与相关性。其中相关性包含了三个构成成分: 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3]预约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期末向交易所预约定期报告公开披露的时间,上市公司应该按照约定的时间按时披露。

[4]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5]理性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家在做经济分析时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充满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6]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1]范嫣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 2013(8).

[2]兰志合.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与重要性[J].现代商业,2008(11).

[3]刘建勇,朱学义.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关系实证研究[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6).

[4]王雄元,陈文娜,顾俊.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基于2004—2006A 股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检验[M].会计研究,2008(12).

[5]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M].会计研究,2004(1).

[6]修宗峰.所有权结构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M].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2).

[7]杨艳,舒丽芳.浅议及时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关系及在会计中的协调应用[N].企业导报,2012(10).

[8]叶有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两难性选择[M].华东经济管理,2000(2).

[9]周晓苏,唐雪松.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分离[M].财经研究,2006(11).

上一篇:火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影响分析 下一篇:浅论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