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LE环境研究

时间:2022-09-09 10:40:56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LE环境研究

摘 要 随着网络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学习的供求之间发生的多元化变化,通过PLE平台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初步探究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习的优势,并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LE学习环境模式。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学习;PLE环境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77-02

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正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说,正式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者通过非正式学习[1] 的方法获得。我们经常畅游于网络信息的海洋,但也经常迷失其中,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构建一个能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能方便地搜索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与创造自己知识的PLE环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而我们就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为大学生构建这样一个PLE平台,让大学生可以高效、自由地学习,可以避免费尽周折才找到需要的资源,可以更快更及时地获得书本以外更多的专业学习

信息。

1 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1.1 概念

微信是一个新兴的交流平台。而微信公众平台交流活动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活动。微信自从在2013年8月5日从4.5版本升级到了5.0版,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之以订阅号和服务号区分后,极大地规避了信息传递渠道混乱、传递方式落后等问题。在这如今互联网“攻占”无处不在的时代,微信公众平台正逐步发展为一个更为系统、规范、便捷的即时消息传递平台。

1.2 功能特点与传播过程及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作为公共平台的一种账号类型,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它的功能特点包括如下。

1)每天(24小时内)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

2)发给订阅用户(粉丝)的消息,将会显示在对方的“订阅号”文件夹中。

3)在订阅用户(粉丝)的通讯录中,订阅号将被放入订阅号文件夹中。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传播方式是将消息通过一个公众账号,以一对多群发的方式,到微信界面,供订阅用户浏览。

它的传播过程主要是通过登陆后台,在素材管理界面进行素材的编写,经过私发指定账号进行内容版面审核,通过群发消息,最后推送到订阅用户微信中。

1.3 优势

在互联网“攻占”无处不在的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无疑加速了移动终端的进程。而微信作为一款手机软件与信息传递紧密相关,新媒体的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这是PC所做不到的,而微信公众平台相比于其他网络平台在传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微信公众平台虽有群发功能,但其实质仍是为构建一对一的对话模式。这样无疑有利于我们构建独具个性的个人PLE学习环境。其二,从用户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加好友、加关注的对话机制使学习者们能更快、更便捷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沟通的效率性。

2 基于微信的PLE模式构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我们对PLE个人环境模式进行了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LE个人学习环境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个人学习环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习者、功能、资源、其他。

方面一:学习者,主要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还包括高校内对移动数据有所研究的教授、讲师等。在微信 “低门槛”和“草根性”的特点下微信用户群基数十分庞大,而其传播的即时性特点,又为这部分用户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方面二: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群发功能和私信功能。通过群发信息,可以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私信功能,公众账号与用户私信聊天,一对一解决学习问题,构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个人学习环境平台。

方面三:资源,微信公众平台的共享资源包括图文信息、语音、视频。公众平台的学习方式,摒弃了纸质学习资料的单一与互联网平台学习的繁琐,兼祧两者所长,使学生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

方面四:其他,公众平台还可包括群发助手与自动回复等人性化设置。公众账号由于不能在手持设备上登陆,绑定到一个私人微信账号上,通过私人账号的公众号助手向用户群群发消息,避免了一些突发状况导致学习资源无法及时上传的情况发生。自动回复则是公众账号使用者通过添加关键词以便自动处理一些常用查询和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公众号的使用者提供了便捷。

3 基于微信的PLE应用实例

我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作为一个以新媒体发展方向为主的新兴学院,在学生学习方面秉承与时俱进的宗旨,而微信公众平台便是我院师生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最新方式。作为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的试验田,我院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网页设计与制作》作出了如下尝试。

在订阅者订阅对象方面,首先由负责该课程的几位讲师向学生公布该公众号,并通过班班宣传的方式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进而力求在整个编辑出版学、传播学专业得到推广。

在公众号维护方面,由创建此公众号的老师挑选出几位对微信运营有所了解以及在该方面具有较大兴趣的学院学生按照“两日一护”轮流进行维护。这几位学生便根据老师提供的教学提纲,将每章的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让部分缺乏总结概括能力的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该门课程的相关重点。《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一门极具操作性与灵活性的课程,文字的描述并不能使所有人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后的基础实验。在此,视频教学所扮演的角色便显得尤为重要。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传输并可播放视频的平台,无疑为学生课后学习带来了便利。而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后实验操作联系将更为直观、有效。

在订阅者的积极性方面,该公众账号设置了每周三次的积分抢答环节。由该门课程讲师归纳出章节重点,并以选择题的形式到公众账号上,而订阅的学生群体则可以通过抢答问题,将所得分数加入期末笔试成绩中。这种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们的积极性。从另一角度考虑,老师们可通过学生的答案中了解到学生对一个章节的掌握度,从而制定出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教学速度。

在与订阅者互动方面,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可在线互动的平台,学习者们可以通过公众号中的私信功能,提出自己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对讲师的教学意见点评,而讲师们则可通过私信回复该同学。这样的全新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该门课程的学习者们在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时更加个性化和去中性化[2]。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微信公众账号的开设,为未来我院其他专业课程的课后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借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这个全新的交流平台,使广大学生群体在构建PLE学习环境的同时从中有所收获。

4 小结

当下社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也同样迅速,我们要将微信的突出优势应用在教育学习上。微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前来说并不是很乐观,其主要被应用在旅游、餐饮等领域。在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各方对微信的研究不少,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建立PLE环境进行学习的研究较少,因此微信在学习方面的应用潜力与上升空间还十分巨大。如果将这些方面加以利用,将会使学生的PLE学习更加便利。

基金项目

本成果系“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Web2.0环境下应用社会性软件构建PLE的研究》和2013年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本科生应用社会软件进行专业辅助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成果”。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时间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2]刘应芬.微内容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3).

上一篇:以课题研究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 下一篇:大溪漂流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