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时间:2022-09-09 10:01:22

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摘 要:将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构建生活课堂,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升道德品质,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必要性和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64—01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基础和必要性

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是以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线来进行编写的,它每一节内容的创设皆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它绝大多事例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本身;它的每一个知识和观点都能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总之,这一版本的教材是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捆绑在一起的。这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在生活中获得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

这一编写特点正贯彻了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生活化”思品课教学模式。让思品课生活化是满足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同感,认识到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知识和科学道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培养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如何让思品课自始至终地贯彻“生活化”理念?这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思考教学技巧,从活生生的事例中提炼教学资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让这些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融入到思品课课堂之中。

1、创设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引发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使学生在尖锐的生活矛盾面前,不自觉地站在不同的讨论队列中。

在《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教学中,为了讲清:怎样来正确看待好奇心,我展示两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讨论:A湖南的一个少年何骥,因为好奇发现了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的,这一发现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B小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吸了第一口海洛因。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吸低了成绩,吸坏了身体,吸干了财产,最后跌进了犯罪的深渊。由此得到结论:好奇心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世界奥妙的大门,也可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2)创设图片、漫画或短片情境。教师选取适当的视听资源让学生观看和思考,这样可以使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和生动化,让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捕捉有用信息的敏锐性,增强提炼信息的能力。

在《举世瞩目的成就》教学中,我播放了短片《中国改革开放纪录片》,让学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一目了然。

(3)创设表演情境。选择有表现力的学生,指导他们依据学习主题自编简短的小品、相声、说唱或情景剧等,并以此进入课堂。

在《让人三尺又何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宽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安排了学生自导自演的小品《公交车上的冲突》,两种处事态度,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宽容”了。

2、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课堂内容与生活事件有机结合

现实生活中各种生活事件会随机发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找准时机,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提升认识自我的能力。

在《发展人民民主》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中国最热点的时政:中国问题,从中国民众理智的游行示威事件来讲解中国人民享有的权力,从个别民众抢砸日系车辆等不理智行为来阐述中国人民要履行的义务,进而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权力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

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培养学生“三关注”的意识

在作业布置环节,应通过作业设置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如学习了《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一节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请去做一件你力所能及且可以帮助别人的事情”。有些学生选择了帮同学讲解题目、有些学生选择周末帮父母当一天家;有些学生选择去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等。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学生自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激发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热情。

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关注”意识: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本地实际、关注身边小事。要养成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杂志、浏览互联网的好习惯,尤其对国家的热点问题要做到及时收集和整理;要关注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尤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1—3期)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5月施行

[3] 张以宾主编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2008年第3.

上一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