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星级评价 促进课堂高效

时间:2022-09-09 12:04:48

实施星级评价 促进课堂高效

摘 要:星级评价使教师拥有了一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习惯养成的手段与方法;使学生拥有了表现自我的动力,激发了学生提高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星级评价;动力;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54—01

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达成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而星级评价就是一套具有学科整合、操作实用的评价体系,在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操作简单,让评价焕发生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的都运用过自己制定或沿用别人的评价体系,经常会感到:要么评价的内涵过低,时间稍长便失去了吸引力了,激发不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成了鸡肋;要么评价的程序复杂,甚至缺乏实践操作性,这种评价体系我们也经常遇到,评价的条条款款很多、很细,造成在操作过程中费时费力,成了无用之物。

我校的星级评价体系程序简单、易操作,但内涵很高。整个评价程序围绕学生在各领域的优秀表现获得奖励星的方式展开,评价领域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后自学、课后作业,包括学生的文明守纪,包括学生的特长养成等等。评价领域虽然包括了学生各个活动领域,但在具体的奖励星的发放过程中,学校将自大胆的放给教师或学生,不局限在条条款款当中,教师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发放奖励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获得奖励星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怎么延续这种成功的体验,就是评价体系的内涵所在。我们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践调查,设计了升级版的星级评价体系,即设计了一星级少年,需获得10颗奖励星;二星级少年,需获得20颗奖励星;三星级少年,需获得30颗奖励星;五星级少年,需获得50颗不同的奖励星。一星级和二星级少年由班级负责表彰、公示,三星级和五星级少年由学校负责表彰、公示。本学期历经3个月,以一个班级为例,一星级少年达到95%左右,二星级少年达到50%左右,三星级少年达到20%左右,五星级少年达到5%左右。这种升级版的星级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个人成功感。从而,就要评价时时处处得到应用,焕发了它的青春活力。

二、学科整合,提升评价的全面

学生的活动领域很多,包括课堂、操场、餐厅、宿舍等等;学生面对的管理者也很多。所以,各学科、各领域的整合、协调,将是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

星级评价打破了学科与学科、教师与教师、领域与领域的界限,让教师何时何地都能及时发放奖励星,学生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奖励星,让学生在任何场所都有一种积极上进的心态。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实践证明,学科整合和区域整合性评价,不但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适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和发挥。比如,语文阅读或写作有特长,数学思考有兴趣,科学实践有兴趣,音乐表演有天赋,体育、美术有专长等等,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方面可以尽情发挥,在该领域多得奖励星。与此同时,教师作为奖励星的发放者,会注重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给待进生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活动时给胆小者创造提高勇气的机会。这样就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特长处发展,在不足处提高。

三、自主性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

自主性包括教师奖励的自主性和学生表现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性表现在教师可以择环境、择情况适时奖励。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加能调动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评价的针对性和效应性会更强。比如学生的课后作业,正确率很高,或者字迹很正规,或者哪道题目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思考等等;课堂上,学生的听讲习惯、发言习惯、思考习惯、做题习惯等等都是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表扬和奖励的领域。空间上的自主和方式上的自主为教师提供了探索自己课堂高效的信心。学生表现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或其它活动,结合自身能力扬长补短,即在自己优秀的领域多得奖励,在自己欠缺的领域多向别人学习。比如一名待进生,他可以在发言上扬长,在思考上补短。

1、奖罚并重,为评价注入催化剂

只注重奖励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怎么能让学生对所出现的错误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星级评价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设定了评价体系中的奖罚并重,即对学生做到好的地方进行适时奖励,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惩罚,惩罚的方式就是没收学生的一颗或几颗奖励星。学生的奖励星来之不易,好不容易积攒的奖励星被教师罚去,心有不甘,对所出现的错误会铭记于心,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强

2、化了评价的效应

星级评价使教师拥有了一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习惯养成的手段与方法;使学生拥有了表现自我的动力,激发了学生提高自己的潜能。我们善用它,就能让学生受益无穷,让教师深受爱戴。

上一篇:中学生物课动手操作能力的实施探讨 下一篇:《小鱼的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