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控制措施

时间:2022-09-09 07:58:02

浅谈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控制措施

【摘要】目前,高层建筑工程中最常运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但由于剪力墙容易有开裂现象出现,因此导致一些不便形成,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形成。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填充墙的裂缝病害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剪力墙裂缝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控制措施

一、填充墙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

1.施工材料温度与变形系数之间的差异。

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存在较小的温度变形系数,而砌体材料具有较大的温度变形系数,因此当出现温度变化时,温度变形系数具备的差异会造成不同步的两者温度变形,最终有拉应力和压应力出现,特别是当温度降低时,会形成拉应力产生,当达到一定数值之后,也就是超出砌体的抗拉强度时,裂缝则会产生。

2.温度的改变。

由于裂缝的出现是通过材料温度形成的,因此造成温度裂缝出现的另一原因则是温度变化。当墙体粉刷达到初步凝固之后,拉结筋、钢板网和粉刷达到共同受力系统,此时的温度则达到墙体的临界温度。当外界气温逐渐升高,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墙体会有压应力产生。与砌体的抗拉强度相比,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当墙体外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整个填充墙体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产生收缩,从而在墙体内部产生拉应力。此时,填充墙体两端由于拉结筋和钢板网共同作用,产生横向拉应力,墙体上部由于钢板网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应力,由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到达一定数值时,由砌块和砂浆组成的砌体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合力,于是在垂直于合力方向,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产生裂缝。裂缝的形成一般呈近似直线状,当砌筑砂浆强度不足或墙体砌块浇水不足时,有时裂缝也会沿砌体灰缝部位呈阶梯状分布。上述裂缝一般出现在轻质填充墙体上部,下部由于砌体自重与拉应力合力部分抵消,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裂缝。抗压强度相对较高,通常不会出现裂缝等病害产生。当外界温度降低,与临时温度相比较低时,则会出现拉应力,最终引发裂缝问题形成。

3.填充墙体的尺寸及形状。

由于材料温度变形的程度与其长度形成正比,因此当填充墙尺寸增大,且温度出现变化时,也会有相应的变形幅度提升。在制约作用下,也会使得应力得到逐渐增大。当轻质填充墙体抗拉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则会有较高的裂缝问题发生。

4.墙体填筑质量。

作为砂浆、砌块、钢板网、拉结筋共同构成的统一受力整体,填充墙砌体质量也会对裂缝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填充墙砌体的抗拉强度、填筑砂浆的质量、材质的均匀性以及工艺的合理性都会对砌体的整体抗拉强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个墙体的抗裂能力。

二、建筑填充墙裂缝产生的原理

与临界温度相比,当墙体温度较低时,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而言,整个填充墙会有收缩产生,在墙体内部有拉应力产生。由于拉结筋和钢板网的共同作用,填充墙体两端会有横向拉应力产生,由于钢板网作用,墙体上部会形成向上的拉应力,通过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达到一定数值时,通过砌块和砂浆构成的砌体抗拉抢步无法对拉应力的强度进行抵抗,造成与合力方向形成垂直,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则会有裂缝出现。通常裂缝的形成是为直线状,当砌筑砂浆的强度及墙体砌块浇水出现不足时,裂缝会根据砌体灰缝部位按照阶梯状实施分布。通常情况下,上述裂缝在轻质填充墙体上方形成,由于下部砌体自重的原因,会和拉应力合力出现部分抵消,因此则一般不会有裂缝出现。

三、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控制的防范措施

1.设计方案的优化

对高层建筑结构房屋的基础形式进行选择时,应在设计过程中对不均匀沉降实施充分考虑,特别是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将不均匀沉降受到框架变形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并应详细的沉降量实施计算,进一步预估出框架变形化程度。能够在施工时,有效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控制。在对门窗尺寸及材料等保温隔热层进行设计时,应合理对伸缩缝及沉降缝进行设置,有效的控制框架的位移变形现象。

2.加强建筑工程填充墙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存在大砌块体积,且在砌体中存在拉结筋,所以应进一步增加灰缝的厚度。当一面填充墙体砌筑完成之后,墙体则会逐渐展开自然沉降,在墙体上部和主体结构的接触位置则会形成裂缝问题。因此,当填充墙砌筑与梁、板临近时,应遗留出一定的空隙,对填充墙的沉降变形提供条件。

(2)对梁、柱及填充墙的接缝实施正确处理。当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对一定空隙进行留出,使其空隙达到170~200mm。当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并进行1~10d间隔之后,墙体会基本有变形形成,再采用与砌体相同材料的实心砖进行斜砌,使其达到挤紧,使其倾斜度控制在45~60°,促使砌体和梁板底达到紧密结合。为了使柱和填充墙的连接得到保证,可根据墙高每隔600mm对拉结筋进行设置。在砌筑之前应实施排砖,使灰缝的大小得到有效调整,避免柱边有偏大或过窄灰缝出现。应在砂浆中对拉结筋进行防治,在柱上预埋的钢筋若和灰缝出现错位时,应对钢筋位置实施校正或在柱上对拉结筋实施补焊。

(3)成本保护的实施,在砌筑完成之后应尽可能将墙体得到保证,避免有撞击振动出现,并实施及时的养护,促使砌体强度的正常增长得到保障。

3.墙体抹灰层的控制

(1)严格对抹灰的时间进行控制。当填充墙填筑完成一个月之后,即可进行抹灰施工,只有在时间上得到控制才能避免由于墙体收缩造成抹灰开裂问题出现。

(2)在墙体抹灰的施工工艺。在砌块墙体、梁、混凝土柱及剪力墙交界位置对10mm×10mm孔眼的钢丝网在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外实施钉挂,使每边宽度超过200mm。展平挂网,用射钉和柱、梁以及墙体进行连续,或对预埋钢筋实施焊接固定,平整、牢固、连续的网材搭接,使其搭接长度控制在超过100mm。避免由于不均匀压缩导致裂缝出现。在抹灰之前应隔夜进行2~3次的墙体淋水,第二次进行基层处理,处理时,应先对107胶进行掺入对墙面实施涂刷,促使抹灰层和基层粘结达到牢固,最后念抹灰施工。

4.合理运用裂缝修复方法

应及时对已经产生的裂缝进行修复,否则容易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观赏性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填充墙裂缝的出现不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正常的使用安全。由于在对裂缝进行修复时,无需对强度要求进行落实,充分掌握温度的反复性,当混凝土裂缝已经达到稳定状态是,应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进行水泥砂浆的修补。在处理后并采用浇水养护的方法进行灌注施工。应按照结构加固的方式对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较大裂缝进行处理,运用修复能够进一步提升墙体裂缝位置的抗变形能力。对于较为薄弱的位置,具有较低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在裂缝修补时,可对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同时改善。

四、结语

总之,作为目前建筑施工单位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预防及控制应得到广泛关注。由于裂缝形成的问题类型各样,所以在施工中不仅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施工管理进行抓好,而且还应从施工阶段及设计过程中进行落实,结合材料及结构的特点,运用相应的结构措施,促使墙体开裂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参考文献

[1] 杨海明.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裂缝的分析[J]. 江西建材. 2005(03).

[2] 丁立娟.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3] 刘剑,韩森元,李秀敏. 框架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山西建筑. 2005(16).

上一篇:关于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