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楼面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09 06:50:27

建筑工程施工中楼面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在住宅建筑过程中,多数都是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运用,而且楼面经常会有裂缝问题产生,该问题作为一种质量通过很难得到有效处理,当该类情况产生之后,业主和施工单位经常会有纠纷问题产生,并被要求索赔,给施工方和使用方造成较多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面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一、裂缝对建筑的影响及社会影响分析

1.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

(1)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2)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

(3)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

(4)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2.社会影响分析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住房体制的改革,住宅建设资金将由个人出资,因此,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

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设计方面的原因。因为地基的不合理设计,沉降不均匀,导致楼房出现拉裂,钢筋混凝土的现浇板也出现了开裂;在设计时没有设置伸缩缝,引起结构体型发生突变;或者在计算现浇板的配筋时,没有考虑到板在正常使用时是因为荷载而引发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这些都是设计考虑不足而引起裂缝的原因。

2.混凝土质量的原因。混凝土的原材料就是水泥,水泥出现质量问题也容易产生裂缝,比如水泥出现凝结或者异常膨胀;水灰比和塌落度偏大,粉砂过量使用;骨料里面含泥量过高等原因都会引起裂缝。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也容易引起裂缝,比如施工方法不正确造成支座地方发生裂缝;混凝土过分振捣,模板和垫层太干燥;混凝土浇捣之后,过分对它抹干和压光,混凝土的细骨料太多浮到表面,那么,表面的体积收缩造成土板面龟裂;或者混凝土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将模板拆除;施工后浇带时不小心导致板面裂缝等。

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1)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2)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3)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两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运用时,混凝土楼板会有变形裂缝产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不断改进,在实践施工中总结施工经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新技术和新方法实施不断挖掘和创新,避免施工方和使用方之间产生纠纷,从而使建筑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吴宇军.建筑施工中对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1期

[2]刘云.浅论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3]秦伟.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4期

上一篇:建筑防水材料检测过程中常见问题探析 下一篇: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