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自清语言朴实的特点

时间:2022-09-09 06:43:39

【前言】试论朱自清语言朴实的特点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平淡的言语风格还体现在选词用词上朱自清散文在用词上十分讲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二是自然。为了使文章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他大量地使用口语的词汇,力求“ 用笔如舌”。如: 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要认呢...

试论朱自清语言朴实的特点

朴实也称平淡,可以用于各种文体。它的特点是确切明白,不加修饰,朴质无华,真切深至。朱自清先生十分注意语言的锤炼,他的文章于华丽之外更显朴素,其好处须细心玩味才能体会。归结起来,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意使自己的语言有口语的节调。朱自清的散文,行文的舒缓、急促、跳跃、停顿,都与内容的张驰和感情的起伏紧密配合,形成与口语表达一致的自然的节调。如:

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莱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朱自清《儿女》)

这段话写家里开饭的时候,孩子们那种闹腾情形,句子与句子衔接得很紧密,语气连贯,有口语那样一气呵成的节调。但随着所陈述的内容的变化,前后语句的节调也不是一样的。一开头,是写孩子们希望早点开饭; 节调还比较舒缓;随着孩子们急着做开饭的种种准备,节调也逐渐加快;到后来孩子们在饭桌上争吵起来,节调便更加快了,用的全是短句,高潮处则用了“你要?他要?你说?他说?这个要? 那个要?要?要?要?要?”这样急促的一口气说下来的句式,把孩子们吃一顿饭真象来了一次“潮水”的情景渲染了出来;吃饭结束了,又用停顿较长的“?呀?呀? 呀?呀”的句式,使节调舒缓下来。

朱自清善于运用口语的节奏和口语的调子娓媚动听地表现他的生活感受,读他的散文,就象面对面跟他进行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2、平淡的言语风格还体现在选词用词上朱自清散文在用词上十分讲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二是自然。为了使文章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他大量地使用口语的词汇,力求“ 用笔如舌”。如:

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要认呢?可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没吃饭要吃饭是人情,人情不是法律和官儿压得下的。没饭吃会饿死,严刑惩罚大不了也只是个死,这是一群人,群就是力量:谁怕谁!害怕的倒是那些有饭吃的人们,他们没奈何只得认点儿。(朱自清《论吃饭》)

这一段话,是作者针对苏北饥民群到江南就食,江南的有钱人无奈何只得给他们饭吃而发的议论。作者尽量使用口语词汇,虽是议论,但明白晓畅,例如,不说“约束”,而说“ 管”;不说“ 统治者”,而说“ 官儿”;不说“为什么”,而说“ 干吗”;不说“ 顶多”,而说“ 大不了”;不说“表示同意吃点亏”,而说“认点儿”。

3、注意使用口语的句式:

例如: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朱自清《威尼斯》)

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由他罢,懒得去管了。(朱自清《松堂游记》)

这两段话里的“有的是”,“真有点儿”,“由他罢”,“懒得去管了”都是口语常用的句式,用在这里,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使文章更加有生气。

4、和华丽的言语风格恰恰相反,平淡的言语风格注重消极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如: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这里没有任何华美的词藻,全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父亲穿过月台买橘子送子的经过,却把父子之间的骨肉深情,真实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总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学习朱先生的散文,在欣赏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散文意境、生动绝妙的语言艺术的同时,在取材方面、立意方面、结构方面等对于创新文章无疑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朱自清先生在《语文续拾》、《经典常谈》、《论通俗化》、《标推与尺度》、《语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谈论到语言的建设和发展)。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

从朱自清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散文不仅有华丽之美,也有着语言的朴实清新。他追求这种朴素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体现的是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美,是一种“大巧若拙”的艺术风格,是博大精深后的平易浅近。朱自清的两种不同文采、风格的散文可以说大致反映了他散文发展变化的过程。绚丽之极乃有平淡,朴素从风华中来,自然由雕饰脱胎,终于达到炉火纯青、自成高格的境界。

上一篇:材料动画的视觉魅力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