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09 05:28:04

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效果分析

摘 要: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是扩大我国内需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制约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享受家电下乡政策的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研究后,认为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作用效果非常有限,此政策存在很大的“挤出效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并进一步提出了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政府部门所需采取的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家电下乡;内需;农民消费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72-01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严重下滑。因此,扩大内需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而农民消费能力不足是造成我国内需不振的最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刺激农民消费。此政策虽然在特定时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农民的消费额,但是此政策的作用肯定是短期的,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市场消费不足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基于这一政策展开一系列研究,调查和分析,并寻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为政府部门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家电下乡政策在特定时期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出口快速下滑的形势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1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动农村消费

家电下乡政策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迅速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和热情,真正把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启动起来。

1.2 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和消化家电产品过剩产能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电视机、冰箱、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依存度很大。最近一段时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严重受阻,企业产品销售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家电生产、流通和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

2 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局限性

家电下乡政策虽然能在有限程度上直接提高我国农民的购买力,并迅速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为我国应对经济危机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暂时性的,而且存在很大的“挤出效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就此问题展开实证分析。

为了能够对家电下乡政策产生的作用效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实际数据支持,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作者深入河北省两个县的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进行调研的行政村共37个。从中随机抽取了三百户享受此政策的家庭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实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94份,达到研究要求。下面是本次调研的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家庭经济情况温饱线以下温饱线以上小康以下达到小康水平

户数1123746

所占比例3.74%80.61%15.65%

表2

是否

户数所占比例户数所占比例

没有这项政策是否会在近期购买此家电279.18%26790.82%

购买此家电是否超出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20971.09%8528.91%

购买此家电是否借款18663.27%10836.73%

购买家电后是否打算在其他方面减少开支23178.57%6321.43%

购买此家电是否会为家庭今后增加经济收入134.42%28195.58%

2.1 家电下乡政策存在很大的“挤出效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78.57%的家庭打算在购买家电后减少在其他方面的开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享受此政策的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部分是小康以下的(表1),按他们平时正常的开销来讲,是没有预留出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家电的(从表2中可知71.09%的家庭认为购买家电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但为了能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他们就只有以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来购买家电。

(2)有大部分家庭为了享受此政策存在借款的情况(从表2可知),存在提前消费行为。而购买家电后农民的收入没有变,为了还款只有在将来缩减在其他方面的开支。

2.2 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是暂时性的

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的前提,而从表2中可知,有95.58%的家庭认为享受此政策后并不会为家庭今后增加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不了,那么从长期来看消费也肯定是上不去的。所以此政策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因素。

3 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从本质上提高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

3.1 我国农民收入低,没钱花

在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大部分农民还处在温饱水平,经济收入很低,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很难有钱进行其他消费。

3.2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低,不敢花钱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状态,特别是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在医疗,养老方面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导致有些农民即使家庭收支有盈余,也不敢拿来消费,而是把它存起来,用来预防大病或养老。

3.3 我国农民文化素质低,不会花钱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一部分农民收入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他们总是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很少又拿去投资或购买金融产品的意识。

那么,如何利用好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借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东风,加紧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对农民的贷款力度,确实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当然在此问题上一定要重视农民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对农民的信用意识教育。

(2)在农村建立农会组织,实行规模化经营,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并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农民大都有自私,保守,不合作的性格。这使得他们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农民权益很难得到保护,农产品经常遭到商贩的压价,导致便宜卖,贱卖,对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建立农会组织后,农民可以以团体的力量应对市场竞争,成为农产品价格决策者之一,有力维护农民利益。农民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可以使农民通过加工挣到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大帮助。

(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不仅覆盖面窄,而且保障程度低。农民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还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现在在农村子女教育费用已成为家庭最重的经济负担。在民间有句俗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大部分农民节衣缩食就是为了给孩子支付学费。政府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农民才肯花钱,才敢花钱。

(4)加强对农民的投资理财教育,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投资或购买金融产品。我国农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一有点钱就往银行存,根本没有把钱拿去投资或购买其他金融产品的意识,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很不利的。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投资理财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给农民引荐投资项目和给予政策优惠。使农民手里的钱能够在市场中流动起来,这既能拉动内需,又能使农民增收,可谓是一举两得。

4 结语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希望各级政府摆脱大建形象工程,上大项目,路修了又推,推了再修等重复建设。把钱重点用到改善民生上,特别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也能花钱,敢花钱,会花钱。使他们也享受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只有这样,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才能提高,内需才能真正上的去,我国经济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旭晖,顾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

[2]苏瑜,万宇艳.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5).

[3]刘树成,李雪松.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8,(3).

[4]哈维•S,罗森.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论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刺激居民消费 下一篇: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