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对策初探

时间:2022-09-09 04:33:26

新时期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对策初探

【摘要】厌学是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是目前农村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文旨在对这一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对策

求知、培养能力、学本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学生及其家长包括那些厌学的学生也都知道。学习是如此重要,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呢?

1产生厌学的原因

(1)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虽然我们早已实行了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3)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知识更新加快,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学习进度 成绩一直下滑。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消失。教育方法失当催化厌学情绪。

(4)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2学生厌学的表现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睡懒觉,小声说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戴耳机偷偷听音乐,不听讲,不记要点,课堂作业潦草、拖拉,迟到、旷课、不完成课外作业。遇到这种情况,任何负责任的老师都不会放任不管,批评得轻了不起作用,批评得重了学生会与教师顶撞。课堂时间有限,每节课都有特定的任务,这样一来课堂上的任务完不成,有的教师就会课后占用其他副科来补,而学生就会觉得作业多任务重就更加烦,对学习逐渐感到厌恶、不想学。

3解决厌学的对策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3.1唤醒学生心灵,激发内部动力。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老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要在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3.2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坚定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因此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3.3更新教育观念,引领学生回归学业阵地。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懂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懂得让学生自学,不懂得培养自学能力,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和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

3.4无私关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是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对于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教师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情感教育的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

3.5积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舞台。 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认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绘画比赛”,“朗诵会”、“体育竞赛”、“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

3.6争取校、家、社“三方”相互配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就社会而言,应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陈大伟主编.《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6月

[2]刘晓明主编.《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释与辅导》. 北京: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公司, 2008年7月

上一篇:试谈图谱在小学音乐课中的作用 下一篇:探究新方法讲活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