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9-09 03:39:49

对电子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电子琴是一种富于变化和创新的乐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也能让老师得心应手地借助电子琴进行灵活、生动的教学。因此,电子琴引进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特殊功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与提高。

电子琴音乐教学功能电子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不但具备其他乐器的教学功能,而且作为课堂音乐教学工具它还集多种节拍、节奏,多种乐器、音响为一体,并丰富于其他乐器、优于其他乐器。多年的课堂教学和电子琴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子琴,可发挥其他传统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现结合我的教学经历,对电子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思考。

一、电子琴引进课堂教学的宗旨及内容

1.电子琴引进课堂教学的宗旨

电子琴引进课堂教学,由国家教委制定的音乐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是“教学电子琴”,那么,如何理解教学的目的及所掌握内容和尺度呢?这是十分重要的。电子琴作为乐器进入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运用其丰富的音乐变化功能,让学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艺术实践。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得到接触电子琴的机会;再通过电子琴乐器去掌握课堂所讲授的音乐知识,亲身体会音乐的构成和音乐的表现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学生弹奏乐曲程度的深浅或技巧的高低去衡量他们的学习水平,而是依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配合整个教学内容,即唱歌、器乐、欣赏、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教学,把电子琴作为一种教具,这才是电子琴课堂教学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目的。

2.电子琴引进课堂教学的内容

电子琴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紧扣音乐教学大纲,服从整个常规教学内容的需要。

(1)歌曲旋律的弹奏。教材上的歌曲,无论在音域、旋律、节奏、调性上都不会很困难。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沿海地区)的课本中的《鄂伦春小唱》《凤阳花鼓》《可爱的家》等歌曲,只要编定好指法,一般学生都可以用右手单旋律弹奏出来,遇到较复杂的歌曲,则可以在保持旋律主线的前提下化简节奏弹奏。弹奏教材歌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歌曲旋律走向的认识,提高视谱能力,增加唱歌的兴趣,以及提高音准的能力。

(2)为乐曲编配简易伴奏。用电子琴为学过的歌曲或熟悉的短小乐曲配上简易的伴奏,例如,通俗而熟悉的《小星星》《划船歌》《欢乐颂》等。左手所配的和弦不要太复杂,无论大调或小调,都只是Ⅰ、Ⅳ、Ⅴ三个级的大小和弦和Ⅴ级的属七和弦。开始时只使用单音指变化节奏地配合,熟练自如后在使用多指的原位或转位三和弦。当学生两手配合习惯后,再配上节奏和自动和弦,节奏也多用二拍子形式的MARCH和三拍子形式的WALTZ两种较宜。这种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机能协调能力,从而体会到织体音乐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3)模拟乐队合奏。学生个人能完成带有织体性的乐曲弹奏,只是停留在个人的平衡协调上,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投入到集体的演奏中去。在合奏过程中体会集体的协作性,体会音乐的和谐和均衡,体会多层的织体音乐所具有的更广泛的变现力。学生无需学习另外的乐器,利用电子琴的音色变化,在已掌握到的初步弹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配合教学内容,以管弦乐的组合形式合奏乐曲。方法是:学生全部用单手弹奏,分成主旋组、副旋组、和声组、低音组合敲击乐组。弹奏曲目首先可以选取旋律音域十度以内、节奏简单、调性以C大调为主、速度中等、情绪活泼欢乐的乐曲。

二、电子琴引进课堂教学的特殊功能分析

1.运用电子琴教学随意性强灵活多变

音乐课堂上电子琴的演奏教学过程是把课本上的音符转化成音响的过程。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的安排,对教材中需要呈现的内容充满激情的演奏出来,切记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听清旋律,首次弹奏应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配以简单的和弦,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吸引学生思考,教师在弹奏什么呢?随着教师的弹奏过程,把学生的思维也调动起来,能让学生的思维紧随教师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弹奏时充满激情,学生的脸上就会表现出高兴愉悦、敬佩的表情。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态,最适宜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就是乐(快乐)”的道理。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快乐、轻松地接受知识,从而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

2.运用电子琴教学能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电子琴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弹奏,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从而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功能进行学习。比如,我在教唱歌曲《小螺号》时,运用电子琴特有的音色模拟海风、海浪、小螺号的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近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轻声朗诵歌词。进而我充满激情的演奏歌曲旋律,学生也随着旋律的起伏轻轻的晃动身体,当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及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时,把学生分成几组,一组模仿海风,一组模仿海浪,一组朗诵歌词,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很快熟悉了歌曲旋律及歌词大意。

3.运用电子琴教学能以“琴”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的教室里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积极主动地感知和体验音乐。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时,上课时要求学生把教科书放在一边,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我用电子琴演奏的歌曲,然后出示歌词:“采哟采哟”让学生想象会是哪种劳动场面,并做出“采哟采哟”的动作,紧接着出示歌曲名称,显然,学生已经明白,这是采茶的过程,顺势我用电子琴弹奏“采哟采哟”的旋律,学生顺其自然的唱出了旋律,我继续弹奏整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想象采茶时的情景,当弹到“采哟采哟”的旋律时,学生进行了模唱、模拟采茶时的动作、即兴创编歌词等活动。学生通过电子琴的引导创编、理解了歌曲的情绪,之后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歌曲中的较难节奏如:切分、前八后十六等,运用电子琴反复演奏,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运用以上方法,学生对歌曲的节奏、音准、内容也很容易的理解了。

参考文献:

\[1\]刘杨,姜丽新.学前电子琴教学实践新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2\]胡倬.电子琴教学应遵循的原则\[J\].音乐天地,2006,(04).

\[3\]白艳.浅议电子琴教学的基本要素\[J\].音乐天地,2007,(07).

上一篇:中学图书馆编目外包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