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法教学

时间:2022-09-09 02:24:13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法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提出,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思想逐步成熟,思想政治课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必须接触社会实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入讨论法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教学实情、体现学科特点、实践新课标理念的有益尝试。

1、讨论法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讨论法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以教师或者同学事先拟定的问题为载体,采用同桌之间、小组内部以及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竞赛或者辩论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知识或者背景材料进行探讨、争论、交流、研究,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解决困惑、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反映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趋势的有效教学方法。其特点如下:一是课堂教学以讨论为主,双向交流;二是课堂讨论目标明确、主旨清晰;三是讨论成员关系平等、互相合作;四是讨论过程需要沟通、需要技巧;五是讨论范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总之,讨论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讨论为中心,以发展为主旨,渗透启发式、研究式、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

2、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法教学的实施措施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讨论法教学,要提高其实效性,概括地说,应该明确课堂讨论的目标要求,设计恰当科学的讨论题目,确保课堂讨论的组织有序,做好讨论结果的归纳分析。

2.1 课堂讨论的目标要求

针对上述讨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必须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标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讨论课的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课的目标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讨论,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不但能识记“是什么”,还能理解“为什么”,这是较低层次的要求。

第二层次,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学生思想上的实际认识问题引进课堂,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释,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这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第三层次,熟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全书的知识构建体系,并能运用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新观点去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内容,不断总结适应教材特点的一套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每节课的具体要求视教材和班级而定,一般来说,高一、高二的讨论立足于第一、二层次的要求,高三立足于第二、第三层次的要求。新授课侧重于中、低层次的要求,复习课侧重于中、高层次的要求。

2.2 课堂讨论的题目拟定

要上好一堂讨论课,使学生在讨论课中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使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都得到体现,防止出现学生在讨论课中聊天、睡觉和参与不主动积极的现象,关键在于讨论题目的拟定。讨论课中讨论提纲的选择既可由老师事先准备,也可从同学中收集,但都应按四点来准备:一是要做到对课文重点和难点心中有数;二是要做到对学生的知识摸底、思想摸底,对社会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摸底;三是要做到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四是要做到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有梯度、有区分。

2.3 课堂讨论的组织调控

讨论法教学是一种师生活动、生生活动非常频繁的教学形式,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需要适时进行控,对讨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和应采取的讨论形式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2.3.1 引导调控讨论步骤

老师在讨论课中的地位应是主导地位,这种“导”应精心设计,并视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老师的导必须抓住三个环节:首先讨论前的导,讨论前要讲清讨论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为讨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是讨论过程中的导,讨论时如出现讨论冷场时、讨论离题时、讨论浮在表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时,老师要及时导;最后是对讨论后的导,在课堂讨论后,老师应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肯定学生讨论的成果和优点,指出学生的认识误区和不足,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混乱模糊变得清晰有条理。

2.3.2 恰当选择讨论形式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讨论法教学,形式必须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具体安排恰当的讨论方式。讨论形式主要包括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小组竞赛和辩论交流等。

2.4 课堂讨论的结果分析

在讨论目标明确、讨论题目恰当、教师调控得当的基础上,按照以上原则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讨论法教学,讨论的结果应该是富有成效的。但学生讨论环节的结束并不意识着讨论课的结束,因为学生的讨论结果还存在逻辑混乱、思维矛盾和见解肤浅等缺点或者不足。这些讨论结果仍然需要教师进行归纳、分析和点拨,使学生澄清是非、理顺思路、升华认识。教师在深入讨论群体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力求迅速全面把握各种意见的分歧的最关键原因,根据课文内容、生活实际及儿童特点等因素果断作出判断,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当讨论结果出现差异、意见多样时,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尤其是对能够找到适当合理的论据支撑的观点,更不能随意加以否定和指责。

2.5 课堂讨论的课后延伸

在高中思想政治讨论课中,由于有些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广、层次多样,与学生关系密切、为学生所热切关注,所以经常会出现讨论已经结束,而同学们余犹未尽、还有话要说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继续共同研究、探讨。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途径和渠道,如相关书籍、网站搜索和电视新闻,让学生在课外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背景或者评论。当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讨论课结束后仍然热衷思考、勤于学习时,这应该是高中思想政治讨论课的一种辐射作用了,也可以说达到了讨论法教学所追求的较高境界和宗旨。

3、结语

通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讨论法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中的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锻炼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挖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师生双方的双向交流互动和生生之间更广程度上的参与、更大范围上的合作,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