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迁移

时间:2022-09-09 02:23:46

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迁移

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特别害怕,他们大部分人从初中升到高中感觉物理最难读。究其学习行为,他们课堂上只知认真听讲,却不自主思考;课后只会死记硬背,却不消化理解;作业只会生搬硬套,却不善灵活应用;题海中苦苦挣扎,却不懂归纳总结,他们学不好物理的主要根源是他们初中时忽视了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可见学习迁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应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善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善学”探索科学的学法,学习时自觉进行学习迁移,克服干扰,从而提高学业成绩,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一 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先前已学得的经验(如概念、原理、技能、技巧、技术、态度、方法等)改变后选用于新情景。桑代克和布鲁纳认为,愈具有意义和组织的经验,愈抽象的原则和统整的经验愈容易发生迁移。因而,对布鲁纳而言,学习学科的架构知识是形成学习迁移的基础。所以除了学习学科的内容外,也应重视学科知识的建构。

一般学习迁移可有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有的经验对新经验生成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而已有的经验对于新经验的获得产生消极的作用和影响,则称为负迁移。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学习的正负迁移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日后的运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旦学生掌握了正学习迁移的能力及方法,同时注意防止学习负迁移的产生,那么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且具有意义。

二 物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正迁移的发生,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1.建构知识、技能结构,形成迁移的基础

学习迁移要基于正确而稳固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因为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所以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技能结构,使学生获得高度概括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结构是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图表、图解)有机的组织起来。世界上事物处于相联系之中,物理学知识就是以有机的联系来揭示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因此,建立知识结构是符合物理科学的特点的。建立物理学知识结构的程序是:确定知识点及其认知层次,确立点、线、面、体 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形成网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新课标教材,熟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增强授课的目的性。例如:在学生学习力学时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教学主线索:先介绍力的基本知识,再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最后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以及分析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这时再安排一个阶段性复习来对知识做一个归纳梳理,以帮助学生由点及线到面、体地构建动力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学生牢固建立这一知识体系后,再研究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等等时便容易产生迁移了,而且从中又可以培养其学习迁移能力。

2.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为迁移创设有利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迁移是指先前的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但是这种先前的经验是累积地获得的,它依照一定的层次组织,而且在组织上是同新的学习任务有机地联系着的原有知识体系。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要考虑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原有知识体系发生迁移。教师的教学程序,必须有个合理的规划,当引进一个新知识、新概念时,需考量是否适合学生目前的程度、状态等。一般在上新课之时,先复习一下相关知识,以便学生能从知识结构上了解新学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衍生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使知识发生顺向迁移。在难点教学时,要能依照的一定层次组织教学过程,寻找最优化的教学程序。比如可以先提出已有的物理认知和相同或相近的生活观念,确立相关科学观念――建立先行组织者,这对于化解难点,成功地发生学习迁移是个关键。

3.创设不同问题情境,引发学习迁移产生。

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创设独特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比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问题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形象类比的物理情景,问:“ 同学们,外边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再问:“ 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 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教师应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切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迁移是学习过程客观存在的重要规律。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重复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学习,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学习和提高迁移能力。学校的教学,应该科学地利用影响迁移的各种因素,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促进正迁移的产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质量,我们的教育才有效果,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

上一篇:让数学教师成为一个有效性的提问者 下一篇:浅议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