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信息 演绎精彩

时间:2022-03-06 02:52:43

捕捉信息 演绎精彩

摘 要: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互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即使教师事先预设再充分,也难以预料教学过程中出现形形式式的情况和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适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使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得以利用。机智地驾驭课堂,点燃课堂教学的亮点,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初中科学 生成资源 意外 利用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生命历程。它是五彩斑斓的,蕴含着无穷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叶澜教授也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性教学则可以理解为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教学活动虽然可预设,但并不是绝对地由预设来决定的,教学是生命的创造活动,需要智慧的生成。科学课堂因生成而灵动,于灵动中彰显睿智。为此,我谈几点如何捕捉课堂意外的精彩,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教学的看法。

一、抓住契机,让“猜想”在互动中探究

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这样事情的发生,但我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到契机,而每次契机都是动态生成资源,都是利用的好机会。开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及时进行课堂调控,掀起了课堂教学高潮。

二、搭建平台,让“意外”在情境中生成

现代教育观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而牵着学生走,压着学生学,则学生只能获得知识而很难形成能力。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教师首先要积极搭建意外生成资源的平台,并努力开发生成资源,以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发挥。一是创造动态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够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总结。二是组合学习内容。在科学教学中广敛信息,促使学习内容在动态中生成。三是要搭建动态的认知平台。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

三、捕捉亮点,让“花絮”在好奇中绽放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学生的小脑袋中,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在课堂中,他们也会浮想翩翩,令教师措手不及。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应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启迪智慧,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科学真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四、聆听稚音,让“个性”在追求中争鸣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场,倾听是师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呼应。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有些方案老师可能也未曾预料到,而他们所表达的语言可能不规范,这一切需要教师认真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思考、理解每一个学习信息。

五、激励质疑,让“思维”在求异中创新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争论质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中,学生们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尽管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那么微小,但我们必须珍惜,当学生出现了非预设的疑问时,要尊重他们,激励他们,发自内心的赞美:“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并积极组织探讨和引导。

六、结语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做一种价值追求。课堂中生成的非预设性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财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只要我们有正确运用动态生成资源的策略,不断反思,善于总结,使自己真正成为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建秋.预设成功,动态生成――初中科学课堂案例实施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2)

[2]樊泽华.如何进行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J].科技资讯.2008(10)

[3]郜凤.我们如何应对生成性教学资源.

上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下一篇:事件观视阈下初中音乐生成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