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参赛风险探究

时间:2022-09-09 01:44:27

竞技体育参赛风险探究

摘 要 参加运动竞赛是一项具有高度风险性的不确定性活动,既存在成功的机会,也有失败的可能。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员参赛风险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尽管参赛人员经常认为赛前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得已经很周到了,但还会发生部分意想不到的事件,给人的感觉是防不胜防。因而就需要找到风险源,并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风险逐一分析,做到区别对待。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参赛风险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1运动员参赛风险源

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主要是对未来运动竞赛中可能出现或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以便在赛前与赛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进行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首先要找到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各个风险源,为此,考虑到影响运动员竞赛成绩因素,通过对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分析,我们认识到了运动员参赛风险的来源。参赛风险主要由参赛运动员风险、对手风险和比赛环境风险组成。其中,参赛运动员风险又包括体能风险、技术风险、战术风险、比赛经验风险、伤病风险和自我管理风险;对手风险也是体能风险、技术风险、战术风险、比赛经验风险、伤病风险和自我管理风险;比赛环境风险包括比赛时间与地点风险、比赛场地与器材风险、比赛规则与规程风险、裁判员风险、气候与地理风险、生活与交通风险、教练员风险、社会支持(观众、媒体等)、运动队管理风险以及其它。

2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经常遇到各种参赛风险的影响,而为了认识到具体风险类型及其影响力,为此,在进行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需要了解该运动员的参赛风险的具体情况,这就要对运动员参赛风险进行评估。准确的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可以为运动员的赛前准备或赛前训练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和比赛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及时准确的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结果可以有利于我国优势项目应对运动员参赛风险策略与方法的个性化,也可以使每一个优秀运动员应对参赛风险的个性化。

3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方法

以体操为例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体操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体操项目,裁判员风险、心理风险、场地器材风险、技术风险、伤病风险是运动员参赛的主要风险。另外,比赛经验风险、气候地理风险、规则规程风险也是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的运动员参赛风险。制定一套风险评估制度,测算出每种风险在此次比赛中所占的比重,从而设定一种评估机制,将运动员参加该比赛的各类风险分别放入评估表中,最终找出此次比赛的主要风险。

4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的主要原则

在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过程中,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参赛风险不作乐观估计,但要对比赛中运动员可能遇到的参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不高估自己,不低估对手和比赛环境状况。

坚持“程序化原则”,以制度化的方式来参加运动竞赛。从形式上讲,比赛是训练的继续与延伸。平时训练的严格要求和科学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建立良好的行为(比赛行为与生活行为)程序与心理程序。这对运动员出色完成参赛任务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一些优秀教练员应对运动员参赛风险的作法中就能看到这一点。那种为了参加比赛另搞一套或是平时不要求比赛时再要求的作法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破坏“规矩”的作法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运动员参赛风险,直接危及运动员比赛发挥。

作为技心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体操项目,在应对运动员参赛风险的问题上,首先,需要重视平时训练的动作(成套)成功率;其次,是非常重视模拟比赛的训练或抗干扰训练,在平时定期进行或赛前多次安排这类活动,他们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要求,并采用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手段。另外,重视赛前的场地器材适应和运动员身体的防护,通过运动员发挥水平和完美表现来尽可能“征服”裁判。

5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

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与方法,消除或减少运动员参赛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是降低这些参赛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目前,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自留、风险转移、。

运动员参赛“风险回避”是指当运动员参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没有其它策略或别的方法来应对这样的风险时,就需要考虑主动放弃参加比赛或改变参赛目标。例如,运动员在赛前或赛中受伤或患病,就需要考虑放弃参赛或终止继续比赛。虽然是最彻底地回避了运动员参赛风险,但是也丢掉了取胜的机会。不参加比赛,就没有参赛风险了,但是没有冒险,也就没有成功。在运动竞赛中,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运动员忍着伤病坚持比赛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运动员参赛风险回避策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无奈之举,也是一种暂时的退却。

“风险降低”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应对手段,是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的主要策略,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它包括风险防范与风险减轻两类方法。风险防范是指事前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风险减轻是指不利事件发生时采取措施减少其不良后果。运动员参赛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周密细致的大赛前准备工作、科学的参赛风险决策等。在风险防范时,最好将每一个具体风险因素都识别出来,采取不同手段、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隔离,从而把风险减轻到可接受的水平。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防范运动员参赛风险,但是比赛过程中还是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参赛风险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如运动员受伤的救治、自我管理问题的补救措施等)来降低其危害性,尽一切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即对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不利影响)。在实施风险减轻时,应设法将已识别的那些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风险变成已知风险,这样就可以动用资源来减轻风险。

“风险自留”是指运动员将参赛的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风险自留两种。主动的风险自留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后决定将风险留置内部,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全部或部分。主动的风险自留是一种有周密计划、有充分准备的风险处理方式。被动的风险自留是对于风险的存在和严重程度认识不足,没有对风险进行处理,而最终自己承担风险损失。有时对于某种风险不能防范,回避不得,并且无处可以转移,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自留风险。

“风险转移”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如为运动员投保人身意外伤残险。

6结论

(1)运动员参赛风险是指在运动竞赛中发生各种干扰运动员比赛发挥或导致运动员比赛成绩降低事件的可能性。根据竞赛成绩影响因素,对运动员参赛风险进行溯源分类,运动员参赛风险由参赛运动员风险、对手风险和比赛环境风险组成。对运动员参赛风险的管理要注重参赛风险识别、参赛风险评估与参赛风险应对3个部分。

(2)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运动员参赛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准确发现,因此要不断跟进不断发现,通过赛前、赛中参赛风险的及时分析制定实效性强的应对策略。

(3)应对参赛风险首先要重视平时训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赛前进行针对性强的模拟比赛的训练,适当参加大赛前的小型赛事,同时,强调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的专项化与个性化,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传授恰当的归因方法。

(4)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其中,风险降低是应用最多的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策略。在应对运动员参赛风险中,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和“程序化原则”。

上一篇:民间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数控铣削加工中刀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