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印度北大陆

时间:2022-09-09 01:36:42

刚到印度的中国人

从9月23号进入越南,到11月4号出发印度,整个东南亚三国旅行用了42天,骑行2500公里左右,开销大约600美元。从曼谷上飞机时,身上只有7巴特(不到1美元)现金,我已经身无分文,到了印度怎么办,我不知道,但路还是要走下去。在飞机上,我就肯定这是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即使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印度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让我有些无法接受。

一点儿都不夸张地说,加尔各答国际机场,从内部到外观,和国内20世纪80年代县城的长途汽车站差不多。内部是水泥地面,我装自行车的时候才发现的,而且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我一边敲打变形的“快拆”一边乐,这就是国际机场?

我沿着一条算是林荫道的柏油路,向市区进发。路边有一条臭水沟一直陪着我,在它的后面,则是越来越密集的窝棚区。我还在路边见到两个等车的男人,几乎在没有任何遮拦的情况下撒尿。

GTR公路惊魂

我要沿着恒河边上的GTR公路走,这条路贯穿印度北大陆。

所谓GTR(Grand Truck Road),是连接加尔各答和新德里之间的交通干线。我的线路覆盖恒河沿线的大平原,这次的旅行,就是关于恒河文明的旅行。

光是出加尔各答,就几乎耗费了我一天的时间。郊区纵横交错,我像蚂蚁在迷宫中乱闯,辛苦也一点都不亚于爬坡。总算走出郊区,脚下是GTR主路,只要一路向西,进入潮湿阴郁的近海三角洲,旅行就步入了正轨。

已经临近傍晚,我要赶快解决吃住问题。一出加尔各答城,很快就变成了荒野,头一天看来要宿营。我在一处废弃的工厂边找了角落,距离公路200米,高墙和荒草完全可以把帐子遮蔽起来,比较有安全感。吃了些饼干和香蕉充饥,写了写日记,就早早地钻进了睡袋。虽然累,却一夜未能入眠。

第二天天刚亮,我饥肠辘辘地爬出帐子,雾气朦胧中,有两个人站在不远处,黑黢黢的像尊雕像,一动不动看着我,吓一跳。一看表,才7点15,荒野里怎么会有人?想到这里,心跳急剧加速,脑海蹦出一个念头:抢劫!我顺手捡起旁边的木棍,放在一边,不动声色地收拾帐篷。现在毕竟已经走了三个国家,多少有了些对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刻钟后,雾气稍有消散,两个人慢慢走过来,我才看清楚,是两个冻得哆哆嗦嗦的流浪汉。他们走近,裹紧身上的单子,蹲在地上,看我收拾东西。其中一个人,手里拎着一只个头好大的死耗子。开始还好奇当地人这种事情,后来在印度遇多了,就见惯不怪了。反正,他们永远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这些人看挖掘机如何工作,整个下午蹲在一个地方都不挪窝,不明白那有什么好看的。

GTR公路只有单车道,有些路段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不堪,再加上卡车流量大,非常容易堵车。所以司机们早就练就了野蛮开车的高超技术,为了争抢路,不惜代价。在他们看来,这条路他们才是主人,自行车肯定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所以每次路过就会恶作剧般地按喇叭。印度卡车上的喇叭可是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它有一排功率足可以在户外开摇滚演唱会的喇叭,一旦响起来,排山倒海,恨不得直接把我从车上吹下去。在这条路上走了两天,已经领教了他们的恐怖驾驶。开车就是一场战斗,一旦前面的车稍微慢下来,后面的车就会喇叭齐鸣,占据对面车道超车,并且挤压前面的车。瞬间,两方的副驾驶会像猴子一样钻出驾驶室,悬挂在车门上谩骂。有时候会是三四辆车在路上较劲,非要争出个你死我活。车和车之间的磕碰是常有的事情,路边几乎每隔几公里就有修车的地方,沿路看到不少报废车辆、动物尸骨,让我不寒而栗。

GTR公路直接定义为死亡公路一点儿都不夸张,而我要在这条路上走完整个北大陆。每次超重的卡车吱吱嘎嘎地经过身边,我已不担心那些身材魁梧的西克司机谩骂,我恐惧一旦巨大的阴影覆盖在身上,听着车体超载所发出的吱吱嘎嘎爆裂声,就觉得它们会瞬间散架,让我葬身于一堆废铁之中。我开始怀念东南亚的旅行,虽然辛苦,但不至于危险,可我现在像一只路上的蚂蚁,被辗死都不会有人注意到。

杜尔加布尔(Durgapur)附近,出发后的第四天,在毫无预示的情况下一头从车上栽下来……等再次睁开眼,见到一个家伙冲我咆哮。我爬起来,检查身上,确信仅仅是擦伤,摸脸,五官全都还在,才从惊恐中稍微平静下来,冲司机摆摆手表示歉意。这个扎着红头套的西克族司机,神态颇像受惊的驴子,给我比划着拉我看拖出几米的紧急刹车留下的刹车印,我晕晕乎乎,晃晃悠悠扶起自行车离开,庆幸自己大难不死。

导致突然摔倒的原因是车前叉避震螺丝丢失,减震钢管缩回让车把失去了作用。我奇怪,这么关键的部位,居然仅是一道螺丝固定,还是塑料的。不管怎么样还是逃过一劫,我拖着向前找修车铺。走了1公里,找到了,工人无可奈何。车体是铝的,而减震管是钢的,无法焊接。无法前进是我旅行中的噩梦。

意外的收获

老祖宗们说,福祸相依,要不是车坏被困,我也不会想到在饭馆过夜。GTR公路边的饭馆和国内不一样,它提供住宿,可又不是国内那种前面餐厅后面客房的那种。这里仅仅是用水泥预制板搭建起来类似一个大教室的房子,正面用几个柱子支撑,没有门窗,完全敞开。屋子里会有一到两间独立分割出的小房间,给主人和厨师用,其他部分为营业面积,灶台和新疆饭馆一样,砌在门口。

如果司机在这里吃饭休息,就可以在门口的绳床上免费过夜。在印度,司机收入低,一般无法支付旅馆费。GTR公路上车流量那么大,所以这些饭馆的生意都还不错。我突然想,和司机一样不就挺好,白天骑车,晚上就吃住在这里。

先解决车的麻烦。师傅修车经验多,在减震管内壁上焊接了一段钢筋,敲弯成钩子状挂在铝架上,虽然难看,但管事,一直到旅行结束,它都没有出现过问题。饭馆提供的服务非常贴心,通宵有热牛奶或者奶茶。每天都有现挤的鲜奶送到饭馆,用那种大铁皮桶装着。每次入睡前,我趴在帐内睡袋里,大呼:“Milk(牛奶)!”不出一刻钟,热乎乎的奶就送到帐前,里面糖多得让人齁死,正好补充能量。早上一醒,再大喊一声:“Milk!”随后牛奶外加炒鸡蛋就送来。躺在睡袋里,舒舒服服地吃完早餐,装好行李,然后开始一天骑行生活。

去中部古城瓦拉纳西的路正在大修。到今天才彻底明白,这是GTR全面升级,这意味着,余下到新德里的路全都在修。那是1000多公里呀!当我看到NH2项目(国际银行贷款给印度修GTR公路的编号)的说明后差点没崩溃。

一个中国人在印度哭过的地方

布达戈雅(Bodh Gaya也有翻译为菩提迦耶)是线路上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地,著名的大菩提寺(Mahabodhi)就在这个小城。我对这里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感情是由于玄奘来过,这里也是我整个印度旅行中唯一可以感知到中国的地方。

布达戈雅,距离瓦拉纳西200公里,在恒河流域的中心位置。26个世纪以前,释迦牟尼从瓦拉纳西渡过恒河,在布达戈雅的一棵菩提树下开悟,从此创立了一门新的宗教。公元637年玄奘来到布达戈雅朝圣,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他为此大哭一场。直到英国人康宁汉姆根据《大唐西域记》对这里的描述,成功地找到遗迹并且发掘出来。现在,这里是佛教四圣地之一。200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下子让这个小城热闹非凡。

大菩提寺在城区中央,以塔为中心,形成遗址公园,周边石墙古树环绕,气氛庄重典雅。即使在炎热的天气中,人流如织,在园中也有清凉的感受。这个地方的确可以让浮躁的身心安静下来。主塔是一座棱角分明的方形椎体,状若金字塔,砂岩建造,塔基周围有四座卫塔,形成四方结构。由于现在的建筑是在遗址上复原的,所以低于地面,进入时需要顺着石阶而下。高50米的塔并没有气势恢宏的感受,但建筑结构却给人坚定自信感,这也许就是设计者想传达的一种视觉上的心理效果。释迦牟尼开悟,本身就是坚定的象征。

毕竟是圣地,自然有它独特的地方。溽热的平原,只有这里一片清凉。塔里供奉着金身佛像,当你离远看,他是微笑的;但是当你走近,就变得严肃起来。这是我见过最特殊的地方。我进去恭谨地磕了三个头。

塔的背后,就是那棵著名的菩提树,枝繁叶茂,但躯干嶙峋,树体的部分几乎匍匐到地上,需要用钢管支撑。据说这棵树并不是原来的那棵,在玄奘的游记记载中,就描述:“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

释迦牟尼就是坐在这里,最终悟道。我一凡夫俗子,既不是信众,也不是学者,不敢乞求在这里得到智慧。对这里的崇敬之情不是出自宗教崇拜,而是成长体会。

我爱瓦拉纳西

印度的城市中,我最喜欢瓦拉纳西。在这里,你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古典印度。游客来瓦拉纳西有三件事:荡舟恒河、漫步Ghat、参加宗教仪式。

Ghat,意思是河阶,从居住区到恒河之间的石头台阶。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取水、沐浴、坐船都离不开它。同时,它也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恒河瓦拉纳西段,从最早的几条,经过千年发展,迄今大概有70多条这样的台阶。每个Ghat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故事。每条Ghat连着不同的生活区域,代表着不同的种族和信仰,最终沿河连成一片城市,构筑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就如中国的四合院一样,代表着这个国家最典型的生活方式。

Ghat带给游客最独特的心理感受,就是它的古老陈旧的建筑、千年的寺庙、古树夹杂在其间,小巷纵横,幽长隐秘,漫步其间,犹如迷失在时光之中。这里的每一片雕刻,每一个神像,每一种图案,都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每一个窗户,门楣都已朽旧;每一块石头都被抚摸和踩踏得泛出清幽的光泽。事物是老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充满了古意,幽暗的室内,铜水壶发出暗淡的光泽,透过装饰有雕花的窗,听到老人的咳嗽。寺庙里,有人在祈祷,铃声清脆,门口站着身着鲜红的,饰有金线花边纱丽的中年妇女。小孩在石头阶梯上放着风筝。赤脚的老太太蹲在街角,卖一小堆番石榴和几个木瓜。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在晒太阳。穿着橘红色袈裟的僧人大步走过,手持三叉戟的修行者在为人们祝福。狗在睡觉,牛无所事事地站在墙下,或者挡在路口。猴子攀在墙上,夸张地瞪着人们。早晨或者是傍晚,光线嬉戏巷间,有的呈现,有的隐没,此起彼伏,静止的全部都活起来,让这里的一切都赋予了生命。

巷间有各种从事古老职业的商店,南印度风格的Daosa小吃店、酸奶店、煤球店、纱丽店、香料店、粮店、修理店、乐器店,每一种都是游客不会在现代生活中见到的。即使那些为游客服务的商店和餐馆,在这样的气氛下,也呈现出独特的情调。还有巷子间的各种味道,古老的建筑散发的霉味,煤烟的味道,鲜花的香味,商店里散发出香料的味道,甜点店里奶油的味道,街上牛粪的味道,其他粪便的味道,垃圾的味道,各种味道混合在空气中。这一切都会调集起人的全部感官,颜色的、动态的,嗅觉的,刺激着人的想象力,这一切让初来乍到的游客从欣喜到抓狂。因为古老只存在于典籍和想象中,而在瓦拉纳西,这是现实。

而日出时荡舟恒河,则是另外的感受。

早起的沐浴者,端着铜壶和万寿菊的花瓣,来到河边做祈祷仪式。妇女站在可以延伸入水的台阶上,半身浸水,双手合十,嘴里默念恒河108个伟名,然后把花瓣抛撒在河中,任它漂流,随后捧起河水,打湿全身。男人们则双手捧水,举过额头,让水流入河中,然后双手合十,低头祈祷。随后,带走一壶圣水,到寺庙里面接着祈祷,一天要重复数次。岸边的僧侣们也忙碌起来,带领人们完成祈祷仪式,解说教义,指导生活,这是当地人一天主要的活动。

船随着寂静的水流向前。岸边,密密麻麻地拥挤着各种建筑,能看到红色砂岩的古堡和隐秘在古树下的寺庙,各种建筑风格并存。莫霍儿的伞顶、印度教的五角星尖塔、清真寺、神龛、阁楼、神像,还有各种民居,各种风格,各种形式,纷繁复杂地拥挤在一起,没有一处不是故事,没有一处不是历史。而建筑间的Ghat,有专门举行婚礼的Ghat,也有专门为孩子洗礼的Ghat,当然,也有关于死亡的Manikarnika Ghat。这里一年终日烟雾滚滚,附近的水域永远漂浮着粉末状的骨灰,散发着让人无法忍受的味道。但是,每个印度教徒,都以被在这里焚化,骨灰撒入恒河为骄傲。

Ghat就像人生命中的全部旅程,包含着百态,连接着生死:最后通过恒河,灵魂才会进入天堂。

我刚好赶上印度最重要的宗教节日,Diliva节,为了欢迎大神罗摩回归。这一天晚上,将在恒河边上举行大型的Puja,人们聚集在Dasaswamdeh Ghat(瓦拉纳西最主要和最大的一个)前的小广场上,看祭祀表演,燃放灯火。事实上,Diliva节,就是瓦拉纳西的新年。由于印度教和恒河的密切关系,节日期间会有大量信徒从各地赶来庆祝,借此祈福,希冀得到在人间的各种现实诉求。

约摸7点钟的样子,广场上的灯光全部亮起来了,嘈杂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仪式正式开始。先由一个带头的婆罗门对着麦克诵念,簧风琴和手鼓Tablas伴奏,接下来就是五个婆罗门的舞蹈。第一轮举香,动作非常舒缓,第二轮和第三轮是佛尘和孔雀的羽毛扇舞。仪式最高潮,舞者手持架满油灯的火把,跳起激昂的舞蹈,音乐情绪也强烈起来,铃声、海螺声、合唱和掌声节奏全部加入,全场人心潮澎湃。

祈祷结束后,人们把碗状蜡烛放在恒河中顺水漂流。接近午夜的时候,蓦然回首,恒河上漂满了蜡烛,成了光的河流。浩浩荡荡的光点,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期盼,飘向天际,犹如银河到了人间。

我也祈福,希望接下来的旅行顺利。

看泰姬陵的两个角度

莫霍尔王朝为印度留下了最著名的建筑泰姬陵。看泰姬陵,是游客来印度的终极目的,它的美是一个外国人感受印度之美的最高体现。怎么体现呢?有两个面,一个是建筑的几何结构美;另一个,是材料本身反射光线的美。

正面,也就是多数人入陵园后看的角度,只有这个面才能体现建筑设计者天才一般的建筑构想。泰姬陵本身,传达一种视觉效果,只有亲自站在那里,才能体会观者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

首先要了解陵园的结构。长方形,以贯穿水道分割左右,水道一边是一座城门,对面尽头,就是陵墓主体。这种结构有些像故宫的方式,建筑按照中轴几何排列,但焦点不同。泰姬陵从城门入,中间空旷,视线直接抵达对面唯一的建筑主体,最精彩的就在这里。入园后要过宫墙和城门,陵墓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是拱形门洞内第一眼看到它,视野会被白色陵墓整个覆盖。接着,人已经站到门下的台阶上,视野顿时开阔,放眼望去,巨型的陵墓赫然眼前,所有的游客都会被眼前的景色惊呆,嘴里情不自禁说出:哇!太不可思议了。一瞬间,人大多几乎思维空白,因为我们好像见到了天堂。

人们驻足,难以移动脚步,就在这个角度,它的正对面,城门下的台阶上,所有的比例才和谐,所有的视觉效果才会达成。这就是泰姬陵所有的秘密。天才的设计者在500年前,已经明白了人的视觉与空间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一旦进入水道,视角转变,建筑变为局部,刚才的感觉消失殆尽,视线的焦点只有落在那些宣礼塔主体的穹顶上。再往前,只留下精美的大理石花纹,建筑本身已经不存在。或者说,海市蜃楼般的天堂,一旦走近就消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欣赏,要在一早一晚,等待迷离的光线给建筑物造成的迷离的美感。我住宿的王子旅馆,天朦朦亮,已经挤满了人。随着天光变亮,泰姬陵由刚才的灰色逐渐转变为淡蓝色。6点15,橙红色的太阳跃出地平线,给陵墓染上了微粉色,冰冷的建筑瞬间有些热烈的感觉,这种光辉感随着太阳升起而逐渐加强,周围淡蓝色的雾霭笼罩着,陵墓若隐若现,好像在空中漂浮。

到泰姬陵背后,需要搭摩托车绕过羊姆那河(Yamuna River)。在落日的余晖下,整个建筑被染成了橙红色,亮光处微蓝,显得晶莹剔透,和暗红色城墙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河水多的时候,水中倒影的泰姬陵,更加有梦幻感。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泰姬陵只传达一个视觉理念,它是天堂。不论是建筑结构上而言,还是建筑的材料上。泰姬陵为白色的大理石,但表面下半透明的石英,反射光线的深浅不同,造成了建筑在不同光线下多变的效果。泰姬陵的博物馆里,陈列了建筑陵墓所用的材料,这些材料来自全世界各地,达到了当时人类所涉及区域的极限。

ATM机也停电

越是接近终点,心理上越加烦躁。过了Jaipur,到德里不过200公里。印度穿越即将结束,但钱和签证,以及未来的路依然是悬在心头的大问题,另外也想家想女友。

没有钱是绝对寸步难行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实。从尼泊尔绕道回国,我不甘心。可是路在哪里呢?我的心情越来越烦躁,琢磨着在Agra遇到的张先生可能帮助我。12月10号从斋普尔出发,为了省钱,只有加快速度,争取三天内到德里。

我再次感觉回到了瓦拉纳西修路的段落。不断的卡车轰鸣,而且比以前路段还多了大型的长途汽车。还有,天气已经转凉,只要一停下来,脊背就凉飕飕的。尤其是接近傍晚的时候,开始起雾,气温也随之更低。司机会变得狂躁不安,不停的打灯,按着喇叭,车从雾气里面冲出来,活像一个铁皮怪物,冲我龇牙咧嘴。在冰冷的雾气中,我突然有彷徨无助感,吗来受这个罪呢?我不是在家里生活得好好的吗?

德里的地图看起来像一张凌乱的蜘蛛网,道路纵横交错,我要从哪里去找一个叫 Udpark中国筑路公司的办事处所在地呢?我几乎从进入郊区,就开始打听,生怕走错了路。但德里太大了,在错误的引导下,我过了南郊(Udpark本来就在南郊),一直走到了市区北面的红堡老区,直到下午2点,我才找到这公司位于一个别墅区的办公室。

办公室还没有人,等了两个小时来了一位看门的老人,给了张先生的手机。谢天谢地电话通了,张先生让我在这里等候,他开车来接我。

暂时没有事情,我想到旁边的ATM机器上查看我信用卡的状态。不可思议的是,当我把卡插入机器,突然停电,机器黑屏,卡被吞了。顿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死命的用手拍打机器,持枪的门卫过来阻拦我,解释马上就会来电,那样卡就出来了。

电随后来了,机器重新启动了系统,但没退卡。我情绪激动用脚去踹机器,这下把门卫吓坏了,拎着警棍冲上来。我上前一把夺下,胆小的门卫惊恐消失。不到5分钟,警车呼啸赶来,四个荷枪实弹,端着微型冲锋枪的防暴警察冲下车,大喊,谁要打劫提款机!门卫则在一旁结结巴巴地指控我。

我大声回答,没有谁要打劫提款机,是机器打劫了我的卡。

警察把我拷起来。

这时,张先生和他妻子马鲁卡到了。在马鲁卡的解释下,这劫难算是逃过了,可问题是我的银行卡怎么办。

张先生安慰我,不用担心,印度人办事的规则他清楚,不是说卡从UTI退回国吗,我找人肯定会提前取到。我半信半疑,过了几天他派了一个叫永生的印度人带我去市区的UTI银行,果然,卡在,但不可以给,除非我有背景。永生说,我是使馆的亲戚。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就此,我结束了横穿印度北大陆的旅行,开始了在张先生家的打工,印度展现出非游客可以体会到的那一面。

上一篇:实用至上 第6期 下一篇:风云再起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