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的心理与表演

时间:2022-09-09 01:27:33

浅谈声乐演唱的心理与表演

摘要: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最能贴近人类自然的表达形式。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歌唱技巧,而忽略了演唱中的表演。本文阐述了声乐演唱中所要求的心理与表演方面的关系,使歌唱者能通过对其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把握、表现歌曲。

关键词:表演;声乐演唱;心理;理解;表达

声乐演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它是继声乐作品依词谱曲或由曲填词后的第二次创作,它既忠实于原作也需要在一定尺度内进行重新加工。声乐演唱中的表演应具有表演的一般特征,但又应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要使形体、眼神和情感都能恰当地表达其内容与形式艺术上的完美统一,达到审美上的形、神、韵要求。演唱者一方面要表达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还要对歌曲进行表演,进行再次创作,这样歌曲才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声乐歌者的心理问题

歌唱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歌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看,这些器官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如果有心理负担,就会影响发声与歌唱。由此可知,只有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歌唱者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心理调控是歌唱者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石,更是歌唱者在声乐表演时完整表现艺术作品的有利保障。人们的一切行为不论正确与否,都是在自身心理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歌唱者在演唱时,常常会发生怯场现象,歌唱者的“怯场”现象在发生阶段表现为:候场前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发展阶段表现为:歌唱时手脚发抖、全身冷汗、忘词跑调、高音唱破等;完成阶段表现为:唱完后大脑空白、失去信心、形成恐惧等。这种心理活动,一旦变成心理障碍,就会使歌唱者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歌唱欲望和表演热情。

针对这种问题,歌唱者应该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多上台多表演多实践,尽可能体会舞台感觉和驾驭自己的能力。歌唱者通常在上台前,需稳定自己的心情,保持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协调,也能避免因心理紧张、僵化、呆滞而造成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现象;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要把听众当成前来挑毛病的检查者,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歌唱时应该把听众当成朋友,用歌声向他们真心倾诉情感、传达艺术,这样的心情就会放松,演唱就能处于可控状态;歌唱者在舞台上还要有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以及演唱中遇较长的过门间隙时,表情感觉都能与乐曲内容吻合。

约瑟夫•察里诺说:“人类的音乐是肉体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谐调关系。”而德国著名歌唱家帕瑞也说:“所有声乐教师的工作目标,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在技巧方面,包括生理上的锻炼和发声器官的调节。二在心理方面,对于歌唱者精神上的锻炼,音乐方面的素养,艺术上的想象力等。”这些论断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心理活动对我们歌唱的重要影响。总之,在演唱时调整我们的心理活动到最佳状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积极地投入到歌曲的表现中去,我们的声乐学习才能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歌声才能越唱越美,我们的演唱才会成功。

歌唱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歌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在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演唱的激情,能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训练声音,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

二、对声乐表演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和需求,用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和信息的输出。演唱者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唤起内部视觉意象,这种意象是在歌曲规定的情景中所创造出来的,要使歌曲内容表演得真实可信,把歌曲的情境变成演唱者自己表演的情境。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不同歌曲的情境,就包含着不同的时间、人物、地点、景物等视像,声乐演唱者要准确地理解、认识和运用这些特性。

演唱者在表演时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准确地进行情感调控。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的内在含义,特别是一些好的、经典的作品,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拿到一部作品,先不要急于去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领悟,从中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情感。只有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细心地去琢磨,才能对作品加深理解,增强感受。

声乐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感情对于艺术,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样,有了感情才能使艺术有生命力。但这种声乐所需要的感情,决不是矫揉造作的虚假感情,而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一首好的歌曲是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记录,是作曲家基于自己对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审美观,有感而发地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表演艺术角度来看,一部作品就是感情作用的产物。作为一名歌唱者,对自己演唱的作品一定要明确身心感受,通过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使自身感情受到震动,从而唤起歌唱表演时再创造的热情,产生出渴望表达感情的强烈欲望。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再创造。音乐能够表达文学、戏剧、舞蹈、绘画等无法表达的丰富复杂的感情,在各类声乐作品中,有的可以激发听众理智的感情;有的可以激发听众道德的感情;有的使人得到感官的愉悦;有的表现为悲哀痛苦的形态;有的表现为欢乐轻松的形态;有的则表现为幽默滑稽的形态等。歌者正是在这种感情激荡的心理状态下去进行美的创作,歌者的责任就是引导听众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品评美。歌唱艺术是一门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涉及音乐、文学、绘画、戏剧、表演等各个领域。歌唱不仅仅是技术,而且和个人的文化底蕴相关,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声乐表演时才能更深入、更贴切、更动人。

在声乐作品表演艺术中,很多著名演唱家,运用自身的音色、音质、乐感等特点,深刻体会声乐作品的意境、认真塑造作品人物的形象,进行二度创作后登台演出,最终成就伟大歌唱家的先例甚多。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以演唱《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角色跨入世界著名男高音的行列,从而铸就了他辉煌的一生;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2001年出演了由多明戈指挥华盛顿歌剧院演出的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卢纳伯爵这个角色,获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功。

小结

歌唱并非仅是词曲作品和声音乐器的简单组合,而是演唱者经过反复推敲后的声乐作品表演艺术。在观看演唱者舞台演出时,他们在台上演唱什么,观众的眼睛仿佛就能看见什么、身体好象就能感受到什么。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的时候,在我的脑海中间始终有一幅画,我会按照这幅画去工作。”因此,我们在歌唱的时候,必须时刻想象歌词内容的现实情景,用声音表现音乐的情节,用歌唱表达人物的感情,这样的歌唱才能富有激情、带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袁东艳.诌议声乐演唱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报,2001

[3]范继红.论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演[J].沈阳: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

[4]王鸿俊.《声乐学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

[5]胡钟刚.《音乐教育丛书――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约瑟夫•察里诺著.《声乐艺术指南》

上一篇:展示空间中色彩的应用与特点 下一篇:“中国古埙第一人”赵良山之子――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