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久病不能成良医

时间:2022-09-09 12:43:05

出生于旧社会的李老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家无隔顿粮,从小就体弱多病。解放以后,他有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可是因为先天不足,成年之后,他依然是疾病缠身,经常与“药罐头”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也略懂一些医药知识。头痛发烧,吞一粒止痛退热片,头不痛了,烧也退了;拉肚子,服一支庆大霉素或吃几粒黄连素,腹泻也止住了;旧社会饿出来的胃病,使他胃区时常作痛,泛酸水,他吃了几片苏打片,胃不痛了,酸水也不吐了。于是,“久病成良医”就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左邻右舍有些小毛小病的,总是喜欢向他讨教服些什么药,他也乐意“指导”。

不过,最近李老伯再也不说“久病成良医”这句话了,还对人家说,有病应该及时去医院看医生,因为他差点为此送了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前几天李老伯胃病又犯了,还是胃痛,吐酸水。他按惯例吞了几颗苏打片。可是痛并没有止住,他又服了几片,痛还是没有止住,而且越痛越厉害,他直冒冷汗,出现虚脱。邻居送他到医院,医生一查,胃溃疡穿孔致腹膜炎、休克,原因之一是长期服苏打片。医生立即进行胃切除手术,这才保住了李老伯的命。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以“良医”自居了,逢人生病,便劝他们“有病还得去医院看医生,相信科学。”

有些人患了某些慢性病,长期与医生、药物和医药书刊打交道,病友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治病的经验,不仅知道一些关于自己疾病的知识,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这就成了所谓的“久病成良医”。

但是,他们毕竟是病人不是医生,更不是什么良医。他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一些知识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副作用,更是懵懵懂懂,他们只是凭“自我经验”来“治病”。而临床上,同样一种症状,却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几种疾病中。即使是慢性病,病情也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对每一个病人,即使是慢性病人来看的是“老毛病”,医生在开处方前总要进行一下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单凭“经验”用药,就容易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李老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由久病成的“良医”,不了解自己疾病发展的演变规律,不清楚病情危急的“信号”,不知道药物的作用机理、毒副作用,不懂得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不掌握各种药物的准确剂量和每个疗程的用药量,这样,就容易违反治病的原则,违反用药的规律,从而出现“用药反被药物误”的事与愿违的现象。

所以,对于这些“良医”来讲,千万不要轻易地相信自己的一套所谓的“治病经验”,不要凭经验自以为是地擅自用药,更不宜替人“治病”,应该遵照医生的医嘱,万万不可随意变动,以免后悔莫及,遗憾终生。

小考据

久病成医

【解释】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上一篇:每日拍拍捏捏 下一篇:幽默――和谐生活的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