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导语

时间:2022-09-09 12:41:15

浅谈语文课堂的导语

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语设计要新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告诉学生:"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三、导语要有知识性。

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所在。"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而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的?(学生背诵)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样,学生就很顺利地进入了课文学习。

了解了导语的特点,课文课的导语应如何设计呢?

1.悬念式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疑难、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种种疑惑,激起追踪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班有个同学作文中写道:我生性耿直,说话喜欢竹筒里倒豆子爽快,从不拐弯抹脚。眼睛里容不得半点砂子,见到同学有错误,就会毫不客气地给指出来,可这样做常常不被理解,同学和疏远了,自己感到很苦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做错了吗?"......同样是奉劝别人改正错误,邹忌却收到较好的效果,齐王不仅没有龙颜大怒,还诚恳地接受了邹忌的见议,并用于治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取得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又可取得哪些启示呢?

2.情境式导入法

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其它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美的追求,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感奋地自觉接受教学内容的吸引,因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切的体味,发挥教学的"磁性作用"。

3.激疑促思法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老师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将疑问的"彩球"抛给学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片刻的思索后,立即进入语文学习的天地中。

4.温故知新法

语文课本是一个庞杂,却又自成序列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温故知新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东西,在"知彼"之后再来"知此",引"故"为"新"所用。"温故"时不仅可以由老师归纳概括,还可以由学生直接参与陈述、讨论得出结论。

5.作品作者评介法

选入教科书的许多范文都是作者千锤百炼的精品,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艺术丰碑。还有些范文作者更是文坛"大腕",是名垂青史的大手笔。李白、杜甫、白居易、鲁迅、《史记》、《红楼梦》,等等,都是令人折服的。讲授此类课文,教师可从作品、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一开始便激发学生的崇敬感。

6.媒体介引法

此法是借助有关媒体导入课文,使课堂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其中,利用艺术手段引入课文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音乐家爱德华·汉斯立克说:"艺术能够......好像天赐的恩宠似的来激发我们的心情。"音乐情境,美术情境,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把纷乱的杂念放下。"导语,是否该"'语'不惊人死不休"呢?这就要求教师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上一篇:让实践活动代替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音形义”识字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