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08 11:59:17

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趣的体验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才会有了解他、探究它、解密它的动机,才能对学习产生求解、创新的意识。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学好物理的欲望,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仅供商榷。

一、利用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加上初中生都是刚接触物理对其有一种陌生感,如诺是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加上此阶段的初中生,学生的抽象意识相对较差,他们会因为物理知识抽象,而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物理小实验,用实验的直观性,来弥补教师一味的抽象教授。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教师可将装满水的杯子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谁并没有往下落,而且制片也没有落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就会对此产生疑问,教师此时便可以引入大气压的概念,进入大气压的讲解。教师用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实验的直观性也消除了学生因对抽象概念的不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的这一情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内容,教师都可以借助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并得出结论,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物理课的课堂效率。

二、联系生活现象,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

物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他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当一种理论和自己的身边的事情相结合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探究物理知识,并将之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微观粒子的特征时,教师可以举出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从实物中去感受他的特征。比如:在平时玩乒乓球时,不小心将乒乓球压瘪,但是若将此压瘪的乒乓球放置到热水中,你就会发现,乒乓球会自动复原。这是为什么呢?(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复原)。教师将这些现象结合实际生活,就将微观中看不到的粒子运动,在这些生活现象的直观展示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俗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摘不到镜中月,捞不到的是水中花(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等。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俗语、谚语等,结合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是那样的抽象难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物理的观念。

三、及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正确地使用评价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评价模式是,教师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好、不错、加油”更有甚者,教师只在批阅作业时写上一个大大的阅字,这些简单的评价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实际的评价意义,根本起不到评价的作用,教师使用的概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学生根本不会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激励和鼓舞。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进步是要发自内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会使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而且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除了上述简单介绍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求知欲;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及时总结归纳,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内容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广东省紫金县九和中学)

上一篇:规避管理盲点,追求管理实效 下一篇: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