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州:为迷路的孩子点亮一盏灯

时间:2022-09-08 11:03:42

黎瑞(化名)开始自食其力地工作了,最欣慰的莫过于杨绍才。

杨绍才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关工委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发挥“余热”。6年前,他认识了黎瑞,这个“逃课、夜不归宿、辍学、小偷小摸”的不良少年是社区里的低保户,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帮助黎瑞,6年来杨绍才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把一个孩子慢慢地拉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还是很不容易的,其中有很多反反复复。事实上,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黎瑞的转变,是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结果。”杨绍才说。

2011年6月,楚雄州被确定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全国试点城市。经过努力,该州6―25周岁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1月―10月,青少年犯减少了50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下降趋势。

社区里的“五老”志愿者和“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

黎瑞辍学后,他所在的楚雄市中大街社区为他联系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免费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黎瑞连学校的伙食费都交不起。社区的关工委及“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军人、老模范)获悉后,开始定期资助他伙食费。

然而,在培训学校组织学生到上海实习时,黎瑞的“老毛病”又犯了,偷拿室友的钱和东西,被当地警方遣送回楚雄,拘留在看守所。

“挽救一个未成年人,就是在挽救一个家庭。”在社区“五老”多方奔走下,楚雄市公安局和检察院对黎瑞免于,将他转到社区教育矫正。

经历了这些,黎瑞终于明白了社区和那些关爱他的人的良苦用心,逐渐走上了正道,并凭一技之长,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帮扶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杨绍才有一套自己的“工作经”。他一直与他的“孙子孙女”们保持着联系。“做志愿者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和其他61名老同志组成了网吧义务监督员,配合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警察,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区内的网吧进行50多次的检查,使未成年人上网吧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楚雄,一支“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也像“五老”志愿者一样,与少管所和百余名楚雄籍少年犯开展爱心结对工作,传递她们的爱心。

年轻的“爱心妈妈”章婷回忆说,一次,“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团去看望某少管所楚雄籍的少年犯,“妈妈们”表演完节目后,孩子和妈妈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时有一个孩子主动要求和一位“爱心妈妈”谈心,后来得知,那位“爱心妈妈”曾经是他的老师。

“孩子主动要求谈心是挺不容易的。我们是他们的‘爱心妈妈’,对于妈妈来说,他们都是孩子,孩子走错路了,只要有一线希望,妈妈就会亮起一盏灯。”章婷说。

不给“不良行为青少年”贴上标签

2011年3月,团楚雄州委在楚雄市栗子园社区挂牌成立了“青帆夜校・爱心课堂”。

栗子园社区是楚雄市青山嘴水库建设移民搬迁实行城市楼房安置的移民小区,小区内有中小学生700多人。由于从农村进入城市,很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小区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都很差,多有厌学情绪,一些少年还有小偷小摸行为。

为此,栗子园社区为孩子们开展“科普车进社区”、举办“和谐家园,感恩父母”征文比赛等活动。每周六早上,楚雄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们都会在社区里的“爱心课堂”迎来100多名孩子。这里不仅有省内的志愿者,还有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的外省籍学生志愿者。他们不仅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心理辅导、一起开展体育活动等,还定期和孩子们到孤寡老人家去打扫卫生。

谈到一些孩子的改变,栗子园社区书记吕燕说:“以前我们这儿的吴波(化名)很调皮,把社区教室的桌子、门都弄坏了,经过多次教育,通过参加活动,经过大学生的辅导,他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后来,吴波把自己的小弟弟也带到了课堂上,学期末的时候他自己去买了很多支笔,发给志愿者,发给社区的老师,大家都被他的转变感动了。”

对于已经不上学的青少年,青帆夜校对他们实行免费技能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了解社区里的青年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培训,很多青年选择厨师、计算机、刺绣、家政、保安等培训。青帆夜校培训工作开始后,社区联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用人单位到社区里来进行招聘。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社区牵线搭桥,包括青少年在内的4000多名剩余劳动力,都走上了工作岗位。

“如果青少年是一片海洋,那么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就是这海洋中的一滴水。”团楚雄州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朱聪说,“我们不要给那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贴上标签,让他们有心理负担。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在集体中教育感化这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这更加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目前,楚雄州每个社区都建立了不良行为青少年动态的保密底册,记录着青少年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备注里注明其性格特点,以及一对一地进行帮扶的志愿者的信息、联系方式等。

为青少年建设“安全岛”

楚雄州于2009年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预防工作纳入全州党政工作中心。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两次对全州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了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

虽然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人数有所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为此,楚雄除出台机制和法规、提供人员的保障外,还拨出专款,专门建设了提供给青少年的基础设施:楚雄州东南片区建成的占地5861平方米的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专门规划设置了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快乐驿站”咨询辅导室;投资470万元建设的楚雄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通过事例、影像、互动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普法、安全等教育。其中还有青少年模拟法庭,让青少年扮演法官,家长扮演被告,由专业的少年法庭法官指导,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法律知识。

由于楚雄州山区较多,基地还把展板内容、模拟法庭、《青少年警示录》等视频刻录在移动硬盘上,带到乡(镇)各中小学,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接受警示教育。

此外,在楚雄市,还有一个特别的社区:苍岭阳光社区。这是一个集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技能培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社区主要接纳戒毒康复人员劳动就业,为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实行安置帮教,为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公益劳动岗位。同时帮助更多的触犯法律的青少年回归社会,避免重新犯罪。

楚雄州建立了针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服务帮教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10支,招募青少年事务社工300余名,他们都是从事过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大中小学教师;全州1317所学校全部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发挥其在犯罪临界预防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课程,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及时发现学生不良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对个案采取帮教措施,进行跟踪帮扶。

公安系统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对涉案青少年是否已满14、16、18周岁的临界年龄十分慎重,对因犯罪情节轻微不立案、撤销案件等的未成年人,责令监护人加强监管,组织干警实施服务管理和帮教。在州检察院公诉处和十县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分别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专门安排26名公诉人员办理未成年人案件。针对触刑较轻的未成年人,要求当地学校与家长签订帮教协议,并由检察院组织人员进行每半年一次的跟踪回访。

目前,全州组建了89支党员团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先锋队。每支先锋队与一个社区、一所学校进行结对,每名成员与一名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

同时,在乡镇设立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服务工作站,组建协管员和专职辅导员队伍。按照500∶1的比例在社区建立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协管员400名,在社区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管理队伍,按照50∶1的比例参照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标准在社区共配备专职辅导员95名,协助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

上一篇:过节返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属工伤? 下一篇:地喹氯铵短杆菌素含片治疗智齿冠周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