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时间:2022-09-08 10:54:54

工科高校“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摘 要:随着快速传播的信息互联时代的到来,“95后”大学新生这一新群体具有新的特点,他们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彷徨甚至无所适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适时转变教育理念和模式,调整工作方法和措施,引导和帮助“95后”大学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使“95后”大学新生平稳过渡到新环境中来。本文主要分析目前“95后”大学新生的新特点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基于地方工科高校为母本,对入学教育模式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49-03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为重点,探究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2013年,“95后”开始成为高等院校新生的主力军。“95后”大学新生是指2013年进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出生在1995年以后,是相对80后和90后而言。目前,“95后”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所面对的是快速传播的信息互联时代,其成长环境有不同于80后、90后一代的新特点,地方工科高校有其本身特色,培养的人才更注重行业性和应用性,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整个大学阶段教育的启始教育尤为重要,其开展的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和校风,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

一、“95后”大学新生的新特点

(一)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大都成长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裕和关爱较多的环境中,在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也就不难理解。注重自我,关心自我,热衷于自我完善是他们的鲜明特征。他们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易于脱离实际,功利思想趋势严重。绝大部分“95后”大学生向往着经济和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在学生心目中偶像排名首先就是明星,他们往往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95后”一代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思想更活跃

“95后”大学生对生活环境不适应的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焦虑和抑郁。他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大学校园,事无巨细都得自己费心打理,这对于家中的娇子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其依懒性与独立性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但相比80后和90后,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95后”一代生活在一个经济开放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获取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95后”大学生的思想极其敏感,个性更加张扬,自主意识更加凸显,关注流行,追逐时尚,网络语言、COSPLAY等经常出现在大学校园之中,他们更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三)理想目标缺失,价值观多元化

“95后”一代进入大学后,原来的中学时的目标就是考大学,突然没有了新的目标,暂时性的造成理想目标的缺失和对未来方向的迷茫与困惑。阶段性的目标缺失直接导致他们学习的动力的消失,产生厌学的心理。“95后”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认知上是多元化的,其年少轻狂、个性青春使他们在校园中彰显个性,倾注于自我青春的舞台角色。由于脱离家庭,其本人消费价值观也在变化,不论是生活消费,还是学习消费,他们都会尽最大可能搜索那些价廉物美且不乏品味、档次、个性和时尚的商品,更多的关注自我,展现自我的青春与活力。他们价值观普遍现实表现为“新三到:到公司去、到国外去、到最能赚钱的地方去”。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同一专业不同地方之间也导致其价值观上存在多元化且不均衡性的特点。

(四)情感丰富观念开放,但波动性较大

大学阶段“95后”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对异性的向往,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和事物观察的细致,他们的好奇感急剧攀升,其内心感受也越来越微妙,甚至有些学生沉迷在感情中无法自拔,且他们往往不避讳不隐瞒。另外,“95后”大学生有其独特性,其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从而导致其情感是极不稳定的,常处于迷茫和波动之中,极易受学习、生活等周围环境影响。他们缺乏在社会实践中的锻炼,譬如有些大学生表现出极端思想,感情用事,要么肯定所有,要么否定一切。

(五)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移动学习资源充足

大学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文献资料为主,课堂上老师也不会反复细讲,表现出来的即为“95后”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前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过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从而造成他们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计划和安排。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95后”的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缺乏引导,“95后”大学生面对各种无线上网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应用软件,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来有目的地选择何时学习,陷进了选择的迷茫,盲从现象十分严重。

(六)迷恋网络,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95后”大学生大多都出生在网络时代,从小就能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技能,也更善于运用网络,他们能从网络上下载所需的各种资料,能从网络游戏中得到愉悦和满足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网络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就容易出现过分依赖网络、迷恋网络的现象。特别是当前社会面临重大转轨,传统价值失去威信,不良社会信息以其新特点表现出来,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方向,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

二、“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价值观教育

就“95后”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不确定性来说,一方面“95后”大学生是气血奔涌,易冲动与情绪化,另外一方面是多元与趋同共存。因而在入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贯穿始终,重点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得“95后”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认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95后”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环境适应教育

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95后”大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freshman,大多数新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而这都是新环境新群体不适应症状的表现。因此,从思想上要独立,清楚明白的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要从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等各方面创造条件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生活环境的适应,主要是人际环境,由于宿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饮食、起居、习惯、信仰等存在差异,很可能对其不适应。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对它,并以积极态度去适应它。住宿是大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提高宿舍成员的荣誉感,并锻炼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新生进入校园后会出现暂时性的造成理想目标的缺失和对未来方向的迷茫与困惑。尽早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特点,树立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探索职业环境,初步确定职业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尤为重要。针对“95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用目标导学,不断明确学业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为实现奋斗目标发奋学习。因此,在入学教育中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根据需要不断去调整职业生涯目的、职业生涯路线、实施措施与计划等,力求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让“95后”大学生提早看清未来的方向,从大一开始就做个有心人。

(四)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的核心,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让新生了解专业基本情况、专业优势、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专业现状等,使新生充分了解学校、学院的情况,特别是加深了专业了解、稳定了专业思想、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树立了正确学习理念,确定了现阶段的学习方向并为之努力,为新生树立正确学习理念、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学业引导教育

上大学后,教学体制、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适应的过程,否则会直接影响学业。首先要适应学习气氛,进而调整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交流教育,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异性,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依赖点对点的指导。学风展示教育主要依靠高年级优秀学子组成考研、创新、就业、学习四个团队深入新生中交流(正反两方面讲解)制作学习文化展板、学生光荣榜、创新光荣榜、考研龙虎榜、评奖评优照片等学风成果展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更起到了生活即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地方工科高校“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新途径

(一)注重“微信平台”作用

随着微时代的大发展,微信已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最前沿。“95后”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是用微信来记录生活、表达自我以及获取信息。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和团委学生会微信这两个平台,并专门成立一个微信小编志愿服务团队,以便及时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微信因其影响力甚广,地方工科高校大学生交际面相对其他高校要窄一些,故在志愿服务团队建设上更要走专业化道路,一方面可以做好与学校官方微信的对接,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收集新生意见和问题回复信息畅通。同样的道理,在新生班级中积极开展微信推广,是推广在大学的最基础单元,微信平台作为一种传播校园信息、传承校园文化的新媒体,应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完善新生教育中的微信机制。

1.官方微信平台引导

官方微信致力于做校园资讯的收集者和传达者,为大学学子提供最贴心的信息服务。设置栏目如校园微览、校园指南、校园生活等各类新鲜、实用、有趣的热点信息便捷新生的学习生活,引导正面舆论,传递正能量。

2.“家校互动”新方式

目前,高校在新生报到期间,主要通过开展“新生家长会”等活动,架起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但这只能使新生家长了解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学科情况、教学质量和就业情况等,并不能让家长及时方便的了解学校各院系的发展状况与现状。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沟通平台,共同关注学校校园重大新闻、典型人物的事迹以及对新生的思想引导教育。

3.团队持续性教育

该团队培训教育主要以大一新生为主,教育内容主要包含平台管理、内容审核、技术开发、内容编辑等,可以由微信平台负责老师牵头,组成微信运营的团队持续性教育,并在全校范围内招募致力于新媒体运营的学生和团队。发挥工科高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一特点,使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精细化,大力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二)推行“班级助理”模式

聘用学长作为新生班级学习、生活助理,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大学大家庭。学习、生活助理与大一新生有着共同的新生经历,可以更好地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习生活状况;更容易深入新生自习教室、宿舍,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够迅速将学校的要求与工作安排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同时学长的带头模范表率作用,有效的引导新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向上的自我形象,优化个性,完善人格,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具体建立两种机制。

1.班级学习助理机制

该机制是聘任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责任心强、曾担任或正在担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二年级成绩优秀学生。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习助理,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和引导新生的模式。这一模式既建构了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的畅通桥梁,又切实提高了新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

2.班级生活助理机制

该机制是将新生与学生会各部门主要干部按15:1的比例配备。以团队的形式共同解决彼此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问题的模式。这一模式让新生获得了强烈的班级归属感。同时也提供了全体新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平台。

(三)完善“新生教育”对策

1.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

班集体对学生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班集体活动中使新生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其发展,形成一定的特长。对大学新生初来校园互相不熟悉的情况,新生之间互相缺乏了解,一般会感到孤独,导致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因此以班级或者系为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可以增加大学新生互相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辅导员老师应在新生进校前,通过学生档案等材料对所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有所了解。新生入学后,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态势去适应新环境。同时,遵循新生主体性原则开展班集体活动,可以促成新生实现主动发展,产生良好的角色体验,最终激发他们的主动发展精神。

2.正确引导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成才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95后大学新生所缺少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需要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具有的依赖性、排它性和偏激性也需要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来克服。在大学里,评价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也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各方面只要有特长或者有兴趣,这些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施展的舞台。辅导员老师要对其参加社团活动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使95后大学新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成才。

3.系统开展心理辅导

“95后”大学新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常常出现急躁、轻率的行为,加上自尊心较强,在能力暂时得不到他人认可时失落、自卑等受挫心理比较明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则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新生入学教育可以采取心理测试、视频讲座、团体拓展、氛围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以解决大学新生遇到的各种困惑。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新生人学后,学校第一时间统一组织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至院系心理辅导员,进行重点关注;二是结合“525”、“125”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视频讲座,帮助新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三是分专业分班级开展团体拓展活动,地方工科高校不能只重视智力素质,忽视情感素质,最好在草坪等轻松怡人的氛围中进行,有利于引导新生消除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和幻想,使每个新生都能找准自己位置,获得心理平衡,满足自身需要,得到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健平.“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宫向阳,吴益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状况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3〕朱湘红.网络对大学新生心理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04.4-5.

〔4〕李丽,符涛.“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途径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2).

〔5〕刘长亮,王秀红.“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探析[J].考试周刊,2011,(82).

〔6〕张丽敏,陈玉婷,吴炜宏.关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以广东某地方本科院校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4).

上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再造探析 下一篇:高职”全程导师制”实施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