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勇于自省

时间:2022-09-08 10:34:59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专家,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等方面皆有卓越成就,曾获台湾地区“教学特优奖”、“校园最热门教授”,新浪、搜狐2007年度杰出文化人物。

说到做人处事,儒家给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建议,譬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指君子说话要非常谨慎,但做起事情来却迅捷有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者,当自己要立身处世时,也要让别人立身处世。例如我若要做个好老师,就必须好好教书。要做好老师是己欲立,好好教书则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变成好学生,这就是我立了学生。再如孔子那句著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为别人考虑。

孟子关于做人处事,也说过三句重要的话。

第一句:“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一个人有所不为,然后才有所作为。人活在世界上,时间力量都很有限,如果你什么事情都要做,最后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样样稀松”。只有懂得取舍,某些事情不去做,才能够集中力量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

第二句:“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谈论别人的缺点,招来后患怎么办?孔孟强调君子要谨言慎行,没有把握的话不要轻易出口,尤其牵涉到别人缺点的话,更要谨慎,如此一来,才能避免后患。

第三句,提到孔子:“仲尼不为已甚者。”也就是说,孔子是做什么事情都能恰到好处,因为他懂得判断,修养不凡。这告诉我们凡事勿过度,在言行上要适可而止,自我约束。人在年轻的时候,个性往往比较冲动,喜欢把好事和坏事都做到底。孔子说:“过犹不及”,也就是说过度和不及都不好。

“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说的。“三”代表“多数”,“三省”并不是每天只反省三次,或者反省三件事,而是每天多反省。反省什么呢?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二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来往有没有信守承诺。三是传不习乎。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曾参反省老师教给他的东西,他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实践;另一种说法是曾参自己当老师了,他自问我传授给学生的道理,我自己有没有去印证练习。

曾参自我反省,问自己是否“不忠、不信、不习”。一般人自我反省时,却经常在问,谁害我了?谁整我了?谁对不起我了?显然是两种境界。曾参是先问自己有没有错,而不要管别人对他做了什么。如果是自己做错了,就没有人可以帮上忙,只有靠自己的反省,才能够改过迁善。这就是儒家“反求诸己”的精神。

《孟子》中也有一段话提到类似的意思。“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也就是说,爱护别人,别人却不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德够不够;治理别人,别人却不上轨道,就要反问自己明智够不够;礼貌待人,别人却没有回应,就要反问自己恭敬够不够。行为没有得到预期效果的,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

你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先不要怪别人,要先问自己是不是仁德不够、智慧不够、恭敬不够。这样 ,你才可以改善自己,使自己愈来愈好。而自身端正了,人们就会肯定你。

不过,有的时候我们对别人非常关心,也很有礼貌,而别人的反映却出乎意料。于是我们就失去了耐性,心想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不知好歹呢?这时候,你要想到孔子说的一句话:“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代表杰出,“贤”有三种:第一种非常有能力,叫贤能;第二种非常有德行,叫贤良;第三种非常聪明,叫贤明。你只要看到别人贤能、贤良、贤明,有杰出的地方,就要想到向他学习,努力像他一样。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这时候也不要批评人家,嘲笑人家,而是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了跟他一样不好的毛病。所以交朋友、做人处事首先要自我修炼。你能够勇于自省,过错自然慢慢地减少,德行就会慢慢地提高,才能使别人对你慢慢肯定,最后和你交朋友。你做人处事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责任编辑/吴文仙)

上一篇:北京·贵州交流座谈会在京举行 等 下一篇:重庆: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地图出版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