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赏读两则

时间:2022-09-08 09:26:00

经典小说赏读两则

[原文]

陈小手

文/汪曾祺

(1)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2)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则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3)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4)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了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来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5)陈小手活人多矣。

(6)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7)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见了陈小手,说:“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8)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9)团长呲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10)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口。团长拿出20块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

“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11)“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20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

(12)“不送你了!”

(13)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手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

[赏析]

小说开篇交待“我们那地方”特有的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一方面引出下文,为陈小手出场做铺垫;另一方面展示社会环境,为陈小手的悲剧命运做铺垫。作品寓意深刻、催人警醒:陈小手死在一个恩将仇报、草菅人命的军阀团长手上,似乎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陈小手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以团长为代表的男人们骨子里的封建男权思想――他们把女人当成男人的附属品,男女之大防即使医生和病人也不能逾越。这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不仅团长这样,那些大户人家的男主人和中小户人家的男主人,还有同行的男性医生们莫不如此。陈小手在这些男人心中早就该死无数次了,只不过最后动手的是团长罢了。换言之,传统文化中狭隘愚昧的男权思想,容纳不下陈小手这样的“异端”;他的死,是社会大环境决定的。

[原文]

采浆果的人

文/迟子建

(1)金井是个小农庄,只有十来户人家。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从来没有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今年例外,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2)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3)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4)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而不可收,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5)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6)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7)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8)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节选自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

[赏析]

《采浆果的人》故事情节颇为简单:在一个叫做金井的小农庄,人们倚赖土地为生,“从来没有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是这一年,随着一个以现金高价收购浆果的人的到来,那本来像根缜密结实的绳子般的一年一度的秋收,却被生生地截断了。人们抵挡不住一天几十块现金收入的诱惑,纷纷扔下手中农具,搁置下秋收,奔向森林河谷,去采摘经了霜的、分外甘甜的、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的浆果。只有弱智的双胞胎兄妹大鲁和二鲁,恪守着父母临终前的遗训,一如既往地进行着秋收。一个星期后,一场大雪在人们熟睡时不期而至,金井人一年的收获,转眼间全都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曾经相信“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的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只有大鲁二鲁这对兄妹,如往年一样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在秋收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小说的寓意是深远的,且紧契社会现实――在大多数农人的头脑中,实用与功利是第一位的,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人性中的精明与淳朴进行着决斗,在小的利益上精明占了上风,在大的利益上,淳朴人性却具有决胜全局的力量。小说中被高价收购的“浆果”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暗喻着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物质诱惑;而“采浆果”,则成了生活中的一场游戏,大赢家是有着天生智障的兄妹,他们墨守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大自然的规律,战胜了违反常规、心存侥幸心理的正常人,这既是作家对人性的精明与欲望的无止境进行的挖苦、反讽,同时也启示当代人更重要的是对欲望的控制,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而不是对物质世界绞尽脑汁的为所欲为与锱铢必较。

《采浆果的人》明确地宣布了迟子建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反对:“高涨的物质生活是走向毁灭的根源。”作品自始至终保持着童话一般的真纯质朴和诗意气息。比如文中描写收浆果的人有一次“慷慨”地“丢”给苍苍婆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喝,苍苍婆却运足一口气把它吹落,并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这样的想法是何等的干净洒脱、不落俗套,这话说得是何等的优美空灵、诗意盎然!是的,《采浆果的人》是独特的、拉开差距的、汁水充盈的、美的和有意味的。它本身就是浆果,让我们吞食了大堆大同小异乃至假冒伪劣之后,突然品尝到一股醉人的甜香。

(作者: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理解现代经济学中的“主流”性:基于经济思... 下一篇:与其议论,不如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