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凉血化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

时间:2022-09-08 08:43:24

益气养阴、凉血化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益气养阴、凉血化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思路与方法,以便为中医临床治疗和中药药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近10余年来形成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从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我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结果 本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确有其独特疗效。结论 本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思路;方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有30%~40%的几率会出现肾脏损害[1]。且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长,糖尿病肾病已经逐渐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肾病研究所近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研究,显示了良好的势头,尤其在控制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缓解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理论和实际应用都有创新性认识--提出了"益气养阴、凉血化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其理论来源于我院肾病研究所老一辈肾病专家于家菊、孙郁芝提出的"凉血化瘀,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结合刘光珍教授应用"凉血散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是一种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疾病特点的中医认识形成的在临床应用上行之有效的诊疗思路。

1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中"消渴"病的"下消",其病程迁延,兼症、变症较多。中医认为,消渴日久,则易耗伤气阴,现气阴两虚之证。气虚则温煦无权,推动无力;阴虚则营血暗耗,津液不足,故致水湿停于内,而瘀血阻于脉络。肾主水,乃阴中阴脏,气阴两虚所生湿热,最易伤及肾脏,更兼瘀血阻滞,则肾脏闭藏功能失司,精微之物随小便而泻。

本病辨证,气阴两虚是其根本。气虚者,脾肾两脏也,先天之本虚于前则其本不固、精气易泻,后天之本虚与后则运化乏源,水湿内停,二者俱虚,则周身脏腑经络皆受其害;阴虚者,肝肾两脏也,肾阴不足,则上焦之火无以制约,易成湿热,肝阴亏损,则脉络之血运行不利,渐至瘀阻。由此可知,水湿内停,瘀血阻滞之证皆为气阴两虚之兼证与变证。治病求其本,辨证审其根,唯有益气养阴于前,方能根除水湿,瘀血之患。

肾脏易虚易损,最忌攻伐。故水湿、瘀血等邪实伤肾之时,不宜利水、化瘀之力太猛,当从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理论,以凉血化湿之法运化水湿,凉血散血,方能收其全功。

2遣方用药

本病病情复杂多变,证候虚实夹杂,故在遣方用药之时,当依据中药配伍原则,辨证用药,发挥中药"大方治大病"的特点,针对证候,以多味药的配伍解决多种病因引起的症状。

例如黄芪甘温,乃补气上品,又是治疗气虚水肿之要药,功擅补气健脾,运化水湿。山萸肉,枸杞子,旱莲草,皆是平补肾阴之品,补而不滞,能补肾中之阴而不升虚火,与黄芪相合,可奏平补气阴,上下并调之效。茯苓,苡仁健脾渗湿,牛膝,萆利湿行水,四药相伍,则脾气得运,津液得行,可运化水湿于中下二焦,调节津液于脾肾两脏。由于本病多有湿瘀互结之象,故于益气养阴之时,多用当归,丹参,川芎,赤芍,醋山甲等品以行气和血,通利脉道,使瘀结之血得以凉散。

3医案举隅

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68岁,民族:汉族。主诉:乏力,多汗10余年。现病史:患者糖尿病史12年,发现蛋白尿2年,近1年来注射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8.3~9.8 mmol/L,尿蛋白持续弱+~++,肾功能正常,血压高,血脂高。现症见乏力,多汗,偶伴胸憋、气短。查体: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舌象:舌红少苔,舌下络脉紫。脉象:弦细数。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BLD:+,PRO:++,RBC:13个/HP。尿微量白蛋白:267.4 mg/L。空腹血糖:9.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血脂:TCH:6.67 mmol/L,TG:2.78 mmol/L。肝肾功正常。

辨证分析:患者属消渴久病耗伤气阴,日久及肾,终致肾阴亏耗,气阴两虚,在上为表虚自汗,在下为精微外泄。更兼水湿内停,则水道不通,现胸憋、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瘀血阻络,则肾失封藏,现蛋白尿,血尿。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当系气阴两虚之舌脉,舌下络脉紫乃瘀血阻络之象。

诊断:消渴(下消),辨证:气阴两虚,湿瘀互结,治法:益气养阴、凉血化湿

方药:黄芪20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2 g,旱莲草12 g,浮小麦15 g,川断15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牛膝12 g,萆15 g,当归12 g,丹参12 g,川芎12 g,赤芍12 g,陈皮9 g,炒三仙(各)12 g,醋山甲9 g,酒大黄9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空腹温服。

医嘱:嘱其优质低蛋白、低盐饮食,慎起居、适劳逸、避风寒、畅情志、预防感冒。复诊:服药后,患者乏力、多汗症状有所减轻,睡眠质量差。尿常规:BLD:+,PRO:+,RBC:7个/HP。尿微量白蛋白:182.6 mg/L。空腹血糖:8.1 mmol/L。血脂:TCH:5.36 mmol/L,TG:2.13 mmol/L。方药:黄芪20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2 g,旱莲草12 g,浮小麦15 g,川断15 g,茯苓15 g ,薏苡仁15 g,牛膝12 g,萆15 g,当归12 g,丹参12 g,炒枣仁15 g,生龙牡(各)20 g,陈皮9 g,炒三仙(各)12 g,醋山甲9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空腹温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症状大幅好转,乏力消失,精神食欲好转,近日咽喉痒痛,偶伴咳嗽。化验:尿常规:BLD:+,PRO:+,RBC:6个/HP。尿微量白蛋白:161.8 mg/L。空腹血糖:8.2 mmol/L。TCH:5.12 mmol/L,TG:2.27 mmol/L。方药:黄芪20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2 g,旱莲草12 g,川断15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牛膝12 g,萆15 g,当归12 g,丹参12 g,炒枣仁15 g,生龙牡(各)20 g,陈皮9 g,炒三仙(各)12 g,薄荷12 g,牛蒡子12 g,百部12 g。7剂,水煎服,1剂/d。早晚空腹温服。三诊共服21剂,病情好转,继续随诊治疗。

4结论

益气养阴、凉血化湿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这种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探讨,使得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能做到化繁为简,追本溯源,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与总结,也凝练出了本病的共性之处,阐释了其基本病机与基本证候,找到了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不但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中医治疗类似于糖尿病肾病的复杂病种探索了道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90.

上一篇:门诊局麻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2例报告 下一篇:子宫肌瘤患者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