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的效果

时间:2022-07-07 05:55:22

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的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干预方法对减轻婴幼儿注射疼痛的作用。方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龄婴幼儿288例。比较各种干预方法之间的效果。结果 采取音乐、舒适等干预方法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干预方法;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

随着我国上世纪70年代儿童计划免疫的开始实施,很多危害着婴幼儿健康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着传染病的发生于扩散[1]。本文利用统计学分析,探究这些干预措施的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便利抽样发放,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注射的婴幼儿288例,其中包括男婴150例,女婴138例。月龄在6~12个月,平均月龄为(4±2)个月。利用随机数据表将本次研究样本分为音乐干预、音乐联合舒适干预、舒适干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入人数72例。

1.2方法 对照组婴儿采用标准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注射操作;在对音乐干预组的婴儿进行注射室播放儿歌;对舒适组婴儿进行接种注射时使用斜卧位;对音乐联合[2]。此外,为了降低本次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需要保证其拥有独立的空间,并由同1名护士来完成整个操作流程。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分析软件包进行,利用百分比的形似来表达研究效果,以P

2结果

各组婴幼儿在性别、接种疫苗种类以及注射方式等差异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均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见表1。

2.1四组婴幼儿哭闹时间的比较 此外,本次还计算出了音乐干预组、音乐联合舒适干预组、舒适干预组与对照组婴儿哭闹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97±13.73)、(13.77±16.41)、(31.97±42.85)以及(72.77±45.38)单位为s,利用统计分析原件SPSS 17.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本文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03,P

2.2四组婴幼儿心率变化的比较 继续利用上述分析方法来研究本次研究过程中婴幼儿心率的变化情况,监测得出音乐干预组组、音乐联合舒适干预组、舒适组以及对照组的心率变化平均值为(0.66±0.58)、(0.63±0.59)、(1.00±0.95、(2.00±0.82),单位min。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之后得出,本次研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69,P0.05)。

3讨论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采用音乐联合舒适干预措施是缓解婴幼儿在接种过程中相对有效的方法。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婴幼儿而言,倾听能有效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可以安抚婴幼儿焦虑等情绪,同时也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欢快的氛围,以便于最大限度的环节应有而在接种注射中产生的疼痛感[3]。此外,由于婴幼儿长期生长于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对舒适感和安全感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所以,我们在对其进行接种注射时,需要首先考虑将其置身于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即本文所提及的在注射之前为其提供舒适[4]。

4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对本文的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均能强有力的向我们阐述,采取舒适以及音乐联合舒适等干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婴幼儿在预防接种注射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感[5]。

参考文献:

[1]王晶,李均满,王颖.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实施接种安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7(01):78-79.

[2]胡兆梅,段红林,李志芳.音乐疗法及医院游戏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229-6230.

[3]耿恩辉,孙桂苓.疼痛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0,10(14):3306-3307.

[4]范瑛.围术期音乐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5,18(01):21-23.

[5]徐东娟,王克芳.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90-792.

上一篇:社区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思路构建 下一篇:浅谈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