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09-08 07:55:56

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分离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方法 64份疑似雏鸡白痢病料实施病原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 应用Kindy-Bauer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敏感性。结果 经试验分析, 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 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均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 沙门氏菌分离株存在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 提高临床分离株耐药监测, 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并进行疾病控制。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分离

本文选取64份疑似雏鸡白痢病料, 分析其耐药性,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取64份疑似雏鸡白痢病料。

1. 2 方法 病料样品放置到营养肉汤内, 以37℃下培养持续18~24 h预增殖。然后取出预增殖培养液1 ml接种到10 ml四硫磺酸盐肉汤37℃进行增殖培养持续18~24 h。取出增殖培养液接种到胆盐硫乳琼脂平板, 经培养, 反复接种DHL琼脂平板培养, 分离出纯单个菌落。对其予以涂片、革兰染色, 并实施镜检。将单个菌落接种到营养肉汤内, 经培养, 分离菌液接种到微量发酵管及三糖铁斜面, 然后予以培养, 由生化反应结果判定细菌种类。应用Kirby-Bauer纸片法对其实施药敏试验。

2 结果

经分离培养, DHL琼脂平板能够发现无色半透明、中心黑色或全部黑色、边缘光滑湿润单个菌落。经镜下观察会发现大量短小、两端钝圆、无芽孢、无荚膜、无运动力革兰阴性小杆菌。自64份样品内分离出58株疑似沙门氏菌。经生化鉴定, 58株分离菌均呈现阳性且产生硫化氢。52株细菌会发酵葡萄糖, 存在产酸产气现象, 无法应用乳糖和麦芽糖;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试验呈现阳性, 靛基质和尿素酶试验呈现阴性, 无法应用枸橼酸盐和山梨醇。其余6株细菌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试验呈现阴性, 经枸橼酸盐和山梨醇试验则呈现阳性, 应用生化鉴定结果见表1。鸡白痢沙门氏菌抗菌药敏感性试验见表2。抗菌药耐药谱显示52株细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 6株为鸡伤寒沙门氏菌。其中52株鸡白痢沙氏门菌存在多重耐药性, 其中主要为6耐和7耐菌株, 见表3。

3 讨论

沙门氏菌是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 除了极少数, 均存在鞭毛, 可以运动。沙门氏菌通常寄生在人及动物肠道中, 绝大部分对人和动物均存在致病性, 可以引发人和动物发生多种不同临床表现。抗菌药物控制鸡沙门氏菌病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耐药性也日益严重[1]。

我国很多地区, 抗生素应用存在不规范性, 极易获得并应用治疗, 且未根据合理剂量及正确方法合理治疗造成极为不利影响。沙门氏菌因此产生耐药性, 也因此引发耐药及多重耐药产生及传播, 对合理治疗造成严重限制性。此类情况显示, 在对沙门氏菌及各类细菌传染性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 需要谨慎性用药, 更好的使用现有的药物, 可以先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本地区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而且可以通过采交叉用药、轮换用药等措施, 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性, 且不会对抗菌药物产生大量滥用误用现象, 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 从而导致细菌性传染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2]。

耐药菌经耐药风险评估, 具有较高危险性, 在食物链中, 对于沙门氏菌耐药性必须予以高度监测, 对不同来源耐药性应用进行对比。耐药性实施常规化监测, 并及早检测沙门氏菌对于沙门氏菌有效预防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且了解细菌耐药性对于临床治疗意义重大。经耐药性试验有效扩展沙门氏菌耐药药谱, 并对其耐药严重程度有进一步认知, 有效指导临床沙门氏菌病合理诊断用药, 而且能够防止出现完全依赖经验而实施治疗[3]。

经本文研究可知, 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沙门氏菌应减少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应用, 可选取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进行雏鸡白痢防治工作。临床中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 一般会并发或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 由此造成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关敏感药物无法得到良好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时需注意是否存在混合感染, 合理选取对不同病原菌同时存在较高敏感性药物方可以获得明显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东标. 2005-2009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6):1216.

[2] 廖卫. 2009年新乡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5):978.

[3] 王海兴. 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184.

[收稿日期:2014-04-29]

上一篇: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 下一篇:护理程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