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08 07:44:09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要培养出合格的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就要求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在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紧紧跟随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龙头联手,共同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并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东莞的工业木器人产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区域发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8(b)-0000-00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将机械结构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的系统化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国防等众多领域,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政策刺激和市场需求的调节下,自2014以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据中商情报网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机器人企业数量大排名:广东省以747家位居榜首。以东莞市为例,在2012年后机器人企业开始迅速增加,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东莞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319个,总投资达108.68亿元,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均位列全省第一伴随着“机器换人”红利的释放,“莞产”机器人企业也遍地开花,迎来了迸发式发展。据东莞市机器人行业产业协会估算,东莞目前的机器人及其相关配套(包括基础零配件、集成系统商等)的企业至少有500家。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将是一个高速发展潜力无限的产业。

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在东莞的发展,东莞市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在2016年初,东莞出台“机器人智造“计划50条,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打通东莞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上遇到的瓶颈,大力鼓励企业购买莞产智能装备实施“机器换人”。不少企业认为这是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机器换人”的好契机,也让“莞产机器人”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机遇。东莞制造业产业基础较为丰富,产业链上下游比较完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以贯通整个生态链。一方面由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东莞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配套,发展机器人产业有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东莞政府非常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研究院、机器人基地、人才、创业的环境来说,东莞都具备这些条件。

1 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相对滞后状态。由于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国产机器人还处于行业的低端,对设计机器人的人才需要量暂时不大,而外国的机器人厂商到中国投资的很多,相对需要量较大。而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培养的机器人相关专业,从事机器人本体开发设计及相关原理研究以及特种机器人等;据OFweek机器人网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已达120所。

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2 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1 分析定位工业机器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对珠三角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和应用企业开展调研,明晰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摸清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与国内不同区域的高职和中职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了解专业建设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完成面向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专业调研分析报告,制定出适合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规划出我校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具体过程如下:

(1)借鉴国内具有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高校和职校的教学方案,分析研讨人才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遇到的实际问题。联合本地兄弟高校相关专业,如东莞理工学院,北理工珠海分校,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合作,联合展开对本地企业进行访谈,筛选出工业机器人应用代表性企业,为进一步需求调研与校企合作做好铺垫。

(2)对珠三角相关工业机器人集成及应用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完成人才需求分析,撰写调研报告。根据专业人才调研需求情况,规划工业机器人应用教学培训体系,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活动探索。从学校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嵌入式软件等相关专业中选拔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短期培训,然后去合作意向企业参与顶岗实习。通过实地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简单的机器动作编程、系统软件操作、机器人调试等基本技能,有条件者可以参与更为高级的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与解决方案实施。

(4)总结项目前期工作,妥善处理校企合作可能存在问题。根据前期的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和校企合作情况,不断完善我校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2.2 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

完成面向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专业调研分析报告,制定出适合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规划出我校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体系。根据我院办学目标方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特点,对于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因此只有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才能培养出“产销对路”的人才。根据产业形势变化潮流,学校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把握合作的方向,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真正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带动专业的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丰富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资源,找准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

在此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部分珠三角相关机器人企业的需求调研,初步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共同探索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作为学校,可以充分调动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工作环境中去;而企业可以根据高校的人才使用要求,结合企业的发展计划,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技术服务项目,促进校企双方互赢,同时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在校企合作磨合中,逐步完善优化合作模式,找出平衡双方需求的合理解决方案,为学校产学研结合整体发展思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3 结语

本文在研究国内拥有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科技学院的办学特色,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培养体系,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立足于本地区工业机器人集成及应用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深入了解企业真实人才需求情况,提出符合本地企业要求,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潮流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王骏明.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5(20):153,155.

[2]刘海涛.工业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03.

[3]施文龙.六轴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武汉科技大学.2015-05.

[4]梁法辉.浅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J].科学中国人,2014(7):7-7.

[5]吴有明.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安装编程调试》课程实践[J].价值工程,2013,32(13):263-264.

上一篇:关于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自然拼读法训练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