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脱水剂治疗脑出血致颅内高压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08 06:57:33

应用脱水剂治疗脑出血致颅内高压的护理体会

摘 要: 作者总结108例脑出血致颅内高压患者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资料,得出护理体会:用药过程中护士应从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尿量、皮肤粘膜的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心肺功能、饮食、穿刺部位、过敏反应等八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脱水剂 颅内高压 护理

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及周围组织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影响颅内血液及脑脊液循环,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致脑疝,危及生命。必须及时适量地给予脱水剂治疗,以缓解症状,使患者能度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如果脱水剂使用不当,容易导致病人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加重病情。因此应用脱水剂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和护理,我总结了2010―2011年在我校教学医院住院的108例脑出血致颅内高压患者应用脱水剂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8例,其中男76例,女32例,年龄56―79岁之间,平均年龄65岁。原发病:高血压病Ⅲ期96例,肾功能不全8例,应激性高血压4例。转归:好转恢复出院72例,无变化或病情加重8例,死亡28例。

2.临床特点

2.1年龄60岁以上者96例,体内各重要脏器已出现退行性变化,生理调节机能差,常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等等。

2.2易合并应激性溃疡、高血糖、心衰、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等。

2.3无能力叙述口渴。多因失语、发音不清或意识障碍、反应迟钝所致。

2.4入水量不足。因伴有咽反射迟钝或消失,进食、饮水困难所致。

3.使用脱水剂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本组病例:脑水肿重度84例,轻度24例,脱水治疗依据其基础疾病、脑水肿症状轻重,选择以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维持3―4天;或与呋塞米交替,每6小时1次,维持2―3天后,逐渐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并减少剂量,使脑水肿症状完全消失。其中72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因病情严重无明显好转,28例死亡。在脱水治疗中,并发高渗性脱水8例,应激性高血糖4例,经及时治疗与护理后症状消失。

4.观察护理

4.1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颅内高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昏迷,应用脱水药物后,上述症状可减轻,说明降颅压效果良好。伴有血压增高、脉搏加快或减慢、呼吸不规则等症状的患者,使用脱水药物后,血压、脉搏及呼吸也趋向正常。神志清醒的患者能主动要求饮水,以解除口渴等不适。而意识模糊、语言障碍的患者经脱水治疗后1―2天,如未能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为非颅内压增高性躁动、脉搏细速、血压降低,脑细胞因脱水萎缩,可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受损,意识障碍状态可逐渐加重。如观察不细致,会误以为原发病所致而放松警惕,延误病情。当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可诱发非酮性高渗透压高血糖脑病,病人表现为重度脱水并有意识障碍,抽搐及偏瘫加重,血糖升高但无酮体。因此,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并适当限制糖量的摄入。

4.2尿量:使用脱水药物后,还应通过观察尿量来判断降颅压的效果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当药物注入后,应准确记录尿量。如甘露醇注入后一般10分钟左右开始出现利尿作用,2―3小时利尿效果达到最高峰,作用持续可达6小时。应用一个剂量(20%甘露醇250ml)后4小时应有尿量500―600ml,平均每小时应有尿量100ml以上,才能达到降颅压的目的。如每小时尿量<60ml,说明降颅压效果不佳或病人有严重脱水。如果用甘露醇2―4小时后,无尿液排出,应考虑是否尿潴留或合并肾衰竭。呋塞米一般在静脉注入后2―10分钟产生利尿作用,30分钟达高峰,维持2―4小时。因此,应根据所应用的药物来观察尿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要及时查找原因,既要防止过量输液加重脑水肿,又要保证补充必要的水分。

4.3皮肤粘膜的改变:使用甘露醇脱水后,降颅压作用见效迅速,但甘露醇大部分从肾脏排出,并带走大量水分,使患者呈轻度脱水状态,表现为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舌体干红、粗糙。在护理中,对于咳痰困难、痰液粘稠的患者应予超声雾化吸入,及时吸痰。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是否有补液不足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必要的纠正。

4.4血液生化指标的观察:甘露醇及呋塞米除能迅速增加尿量外,还明显增加尿钠、钾的排除,呋塞米还可增加氯的排出。因此过度利尿可出现低血钠、低血钾症。前者表现为表情淡漠、食欲不振、头痛、视力模糊及肌肉痉挛、脉搏细速,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血钠低于正常值。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胀、膀胱麻痹而发生尿潴留,肌无力,可见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心血管方面可发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心电图呈缺钾改变,血钾低于正常。由于脑出血患者年龄都偏大,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也可出现高血钠、高血氯症,早期血钠>150mmol/L,血氯>120mmol/L,并有红细胞压积增高及血红蛋白升高。脱水持续时间长,血气分析PH<7.3,尿素氮>8.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3mmol/L,并有呼吸深快,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必须准确及时地做好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气检查,以配合医生了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变化。

4.5加强对心肺功能的观察:甘露醇快速注入体内,因其高渗作用,短时间内可使血容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已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诱发心衰。用药后如发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应及时停止使用甘露醇,并报告医生。对心功能不全者最好使用呋塞米脱水,因为呋塞米不增加心脏负荷,对脑水肿合并左心衰者尤为适用。遇有心功能不全,但因病情需要用高渗性脱水剂时,可先注入呋塞米,再给予高渗性脱水剂,但必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6饮食护理:对于不思饮食的患者,要分辨原因,是脑出血致意识障碍状态加重,还是脱水所致的消化道症状。对进食呛咳及神志模糊、昏迷的患者,须及时给予鼻饲饮食,保证热量和水分的摄入,防止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每两餐间歇中喂温开水100―200ml。积极鼓励能进食的患者多饮水止渴。

4.7穿刺部位的护理:甘露醇为高渗性药物,静脉滴入除要注意快速输入外,还须预防液体漏出血管外,防止组织坏死及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中应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好输液肢体。注射时可先用少量生理盐水或其他刺激性小的药物,确认静脉通畅后,再注入甘露醇。

4.8过敏反应的观察:甘露醇是一种多元醇,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轻微,很少出现变态反应。但中华护理杂志曾报道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则病情危急,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人生命,故在应用此药时,要严密观察,若病人出现口舌发麻、胸闷、心悸、血压下降等休克先兆,应立即按过敏性休克处理。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病人尤须加强巡视。

参考文献:

[1]曹茂丽.临床护士应用脱水剂药疗监护体会.临床医学,2005,1,(25):82-83.

[2]赵丽繁.脑出血时脱水剂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2):2907-2908.

[3]王丽丽.甘露醇降颅内高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2,(6):175.

上一篇:电捕焦油器的电气故障分析及应对 下一篇: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