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探究过程,构建灵动课堂

时间:2022-09-08 06:30:19

享受探究过程,构建灵动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和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下面我将以苏教版二年级《可能性》一课为例,谈谈关于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概念太抽象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课题导入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森林里即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联欢会,小兔、小猴和小熊都想做节目主持人,可是主持人的名额只有一个,你们能帮他们想个好办法吗?

生1:可以让其他小动物投票。

生2:让它们猜拳,谁赢了谁就当主持人。

……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不错,看看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

(课件展示转盘。)这个转盘有几种颜色?

生:3种。

师:每种颜色代表一种小动物。指针指到谁,谁就当选主持人。指针可能转到谁?(指名说)

生1:指针可能转到小兔。

生2:指针可能转到小猴。

生3:指针可能转到小熊。

师:你们都用到了“可能”这个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件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初步接触可能性,简单而有效地突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另外,在新授部分,我创设了摸球比赛的情境,在练习部分,创设了装球游戏和玩飞行棋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质疑,在玩中释疑。

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过程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新授部分,我设计了摸球比赛的场景。课前,我准备了3个不透明的袋子,其中1号袋子有红球也有黄球和蓝球,2号袋子没有红球,3号袋子只有红球。我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6人。

在组织学生摸球之前,我先出示了比赛规则,让学生读一读:

①选3组同学依次有序在3个袋中任意摸球。

②组长负责用打勾的方法记录。

③摸出红色球次数最多的小组胜出。

让学生明确活动规则后开始摸球,组长在下面的表格中进行记录。

最后各组摸球的结果是:

学生经历了摸球过程,所以对于比赛结果很有自己的想法,对3个口袋里球的颜色产生了质疑。

师:第二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摸的那个口袋里好像没有红球,比赛不公平。

生2:我们能看一下三个口袋里装的什么球吗?

师:你们可以猜一猜,这三个口袋里各装了什么球?

学生猜测后,我再依次展示口袋中的球,为学生释疑,同时让学生思考:从这个口袋中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说一说:从只有红球的袋中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从没有红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从装有红球黄球和蓝球的袋中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还有可能是蓝球。

在摸球前明确规则,是为了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操作,这样的操作才是有效的。在摸球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这样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对事件可能性的直观感受。操作后,及时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能够自己用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突破本课难点。

同样,在练习部分,装球游戏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装球要求来操作。在玩飞行棋游戏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不同的骰子,并抛一抛。这些游戏中,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既可以适应学生爱动的天性,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达到应用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提高探究实效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摸球、装球、掷骰子的活动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体会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与同组的伙伴交流。在大量的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事物可能性的体验。

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作需要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2)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3)每次合作学习,都必须提出具体的合作目标和要求。如,在装球游戏中,我出示了如下活动要求:①听清装球的要求。②小组先商量好怎么装。③再由组长动手装球。④装好后,坐端正。组长举起袋子,表示任务完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因为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探究获得,这就有效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延拓探究空间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学习的结束,如果探究学习能够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则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选择“可能”、“一定”、“不可能”完成填空。第二,你还能用这些词语说一说生活中的事吗?第三,元旦就要到了,为庆祝元旦,咱们班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屏幕出现摸奖活动的一些规则),看到这些,大家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你能中奖吗?这三个练习,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会觉得特别亲切,在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探究是学生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探究的机会,指导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

上一篇:互动听力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学习者角色转变 下一篇:试论数学课堂中提问互交式教学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