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直肠癌40例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9-08 03:45:56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直肠癌40例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4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保肛成功率100%,并发症,平均住院15天,出院时患者生活自理率100%。结论: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排便效果最好的保肛手术。

关键词:直肠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47-01

直肠癌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较低,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容易诊断。但由于其深入盆腔,手术困难,不如结肠癌易得到彻底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高[1]。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远、近端肠段,远端肠管至少要切除3~5cm,经腹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于肿瘤下界距10~12cm以上者,行乙状结肠与残留直肠端吻合,可保留正常。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6~87岁,平均57.33岁。低位直肠癌22例(癌肿距5~10 cm),高位直肠癌18例(癌肿距>10 cm)。

1.2方法:全部患者都在全麻下行Dixon手术,分离完直肠两侧韧带后,分别用大直角钳和心耳钳(健侧肠管)夹闭直肠,切断,乙状结肠分别用肠钳(健侧肠管)和敷料钳夹闭,切断,碘伏纱球消毒。吻合前用深拉钩将膀胱、精囊、前列腺(或子宫、子宫颈、阴道后壁)向前上方牵拉,保留直肠上两侧的牵引线拉向腹侧,充分显露保留直肠断端。采用细丝线全层间断缝合,结肠系膜侧对直肠后壁。使用吻合器将结肠与残留直肠端端吻合。如果吻合口有张力存在,可适当松解近侧结肠系膜或其相邻的韧带。若吻合口血供不良,或肠道清洁欠佳,必要时可行横结肠造口,待吻合口完全愈合后再考虑关闭横结肠造口。冲洗腹腔及盆腔,检查出血及吻合口,放置腹腔引流,先关闭后腹膜,再逐层关闭腹腔。

2结果

Dixon术平均3.5 h,失血250 mL,输血200 mL. 住院时间平均14.7 d. 术后保肛成功率100%,并发症,平均住院15天,出院时患者生活自理率100%。

3讨论

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直肠癌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癌肿的逐渐增大,可产生一系列的症状。由于癌肿体积增大及其分泌物的刺激,可出现便意频繁、腹泻、里急后重、排便不尽、便前下坠感等肠道刺激症状。随着癌肿本身体积的增大,血运障碍,组织坏死、糜烂、溃疡,可出现便血,这是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便血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的粘液便或脓血便,有时伴有血块及坏死组织。癌肿增大可使肠腔狭窄,出现肠梗组征象,如腹胀,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困难,便秘,大便变形,便细等[2]。直肠癌晚期浸润其他器官及组织时,可引起相应的症状。癌肿侵犯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癌肿侵及骶前神经时,出现骶尾部和腰部疼痛。肝转移时可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全身症状可有贫血、消瘦等慢性消耗性表现。少数病人可以急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

经腹直肠前切除术这是适宜保肛手术病例的首选术式,该术式保留了部分下段直肠和完整的肛管、内外括约肌及其神经支配和肛提肌,是目前各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后控便功能最为满意的手术,也就是说应该使保肛手术之后具有良好的排、控便功能,同时还要不增加复发率。主要适用于肿瘤下缘距肛缘7.0cm以上的患者。对术前检查认为恶性程度较高者(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浸润较深等),应规定在8.0cm以上的直肠癌及乙状结肠下部癌;如病期较早,病理分化较好者,适应证可向肛侧下延到6.0cm以上者。近20余年来,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的问世及广泛应用,使得Dixon手术的适应证的范围稍有扩大,可选择6.0cm以上者进行手术,特殊病例可适当改变其适应证(7.0cm或5.0cm),但也一定要避免无原则胡乱保肛的倾向[3]。经腹腔直肠切除吻合需游离降结肠及结肠脾曲,以减少吻合处的张力。因此手术切口多采用较长的左旁正中切口,从耻骨上延伸至脐上4~5cm。游离结肠时应尽量减少对肿瘤的翻动与挤压。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一般多在左结肠动脉分支以下,若过高,可能影响左结肠的血循环,致吻合口愈合不良。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切开后腹膜,在骶岬平面进入骶前关隙,直视下沿直肠背侧锐性分离,直达盆底,超越尾骨尖。肠管切除的长度,上端距离肿瘤应不少于10cm,下端应达5cm。吻合口两端肠管的血循环必须良好。上段肠管的肠系膜边缘应有可见的动脉搏动;下端的位置深,不易观察动脉搏动,但其断面上应有较多的动脉性出血。吻合完毕后,肠管及其系膜须松弛,无张力。手术完毕后,一定要用手指扩肛至4倍,减低吻合口处张力,防止吻合口裂开。利用双吻合器行 LAR后经过长期随访,其吻合口漏发生率、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均与APR相当,故双吻合器技术是目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方法。对于低位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约30%~60%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排便功能障碍,吻合口距离肛缘越近,其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表现为腹泻、便频、排便失禁等不适,称之为“前切除综合征”,这些症状与“新直肠容量”功能有关。为了改善直肠超低位吻合后的排便功能,通过采用结肠储袋成形术能够增加重建结肠的容量,明显改变早期直肠排便功能。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76

[2]徐忠法,左文述,刘奇. 现代肛肠肿瘤外科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0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5-519

上一篇:替米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疗效... 下一篇:心源性休克临床46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