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08 03:29:07

浅谈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生计和尊严,牵动着千家万户,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宏观调控尤为必要和迫切:将促进毕业生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导向机制;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一、明确主管部门,界定职责权限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任务,界定权限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定期进行检查、评估,通报工作落实和职责履行情况。配强工作队伍,形成上下贯通、指挥有力、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组织健全、运转协调的组织管理机制。

二、完善就业机制,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机制。要大力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的建设;要加强网络运行体系建设,建设高效运转、广泛覆盖的就业市场和信息网络,实现纵向与横向联网运行。构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政策、信息共享、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实现政府与高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联网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信息丰富的网络数据库;要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政策法规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并涵盖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招考录用政策、权利维护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派遣接收政策、指导服务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等,同时不断梳理整合、修订完善现行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文件,注意将实践成熟的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就业指导服务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系统建设,特别要把信息服务、就业市场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便捷、有效、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系统建设。其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通过体系和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三、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招生与就业适度挂钩制度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高校招生提供科学依据,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准确信息,使不同类型的毕业生通过规划引导就业流向。规划的制定要以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对人才的布局、结构、层次做出科学规划,对就业率、失业率、高校毕业生在新增岗位中的比例进行科学判断,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措施。同时强化规划的实施与考核,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和规划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要使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找到匹配岗位,自食其力,人尽其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差距。要加大改革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政策宣传、落实与衔接,完善奖惩机制,做好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工作

根据国务院机构调整方案中的职能划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工作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从国家到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完善未就业毕业生社会服务和保障的政策文件频频出台。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其他渠道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总结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典型,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典型,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高校毕业生立志自主创业成才,把自身理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奉献与锻炼中实现就业与人生价值。

做好政策落实与衔接,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明确牵头单位和落实单位,确保责任有担当,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对于各项就业扶持项目,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特岗生”计划等除了落实毕业生项目服务期间的各项待遇,还要考虑他们项目服务期满的个人发展问题,确保他们能够“下得去、干得好、流的动”,对于在流动过程中的各项社会保险能够顺利接续、项目期满后的优惠政策能够最终兑现。

完善奖惩机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消费券,对提供就业见习岗位及留用毕业生达到一定比率的各类企业,进行表彰,用人单位凭券享受自己拨付、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

五、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

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推介、就业培训、人事、就业信息服务力度。定期举办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交流平台;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组织毕业生培训;适应当前用人单位需求多样化、用工形式多样化、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周到细致的个性化人事服务;及时供求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提高信息的权威性,解决毕业生就业信息供需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树华,吴小松,孙克强.全国与长三角地区就业形势分析[J].江苏纺织,2008(9):133-134.

[2]任江林.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2009(7):31-32.

[3]沈杨,杨爽.大学生就业与就业促进法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133-134.

[4]周琬.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8-52.

[5]郑雪梅.知识结构与创造力关系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48-49.

[6]陈腊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通用技能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7-8.

上一篇: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浅析 下一篇: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