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时间:2022-09-08 01:06:47

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摘 要:文章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以及“90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和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心理辅导 心理特征及对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203-01

1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应试教育往往都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理想等方面的培养工作,在中学阶段,我国的“90后”大学生所接受的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均衡的,他们在进入大学后,无法迅速的适应自主的学习模式,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而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对其个性特点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也就决定了“90后”大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征。

1.1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较为自私和冷漠

我国“90后”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形式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中就这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就会对他们过分的溺爱,这就导致了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一旦他们遇到了困难,第一反应就是寻求父母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在性格上十分缺乏独立性的意识。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大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处于单亲的状态了,在心理和情感上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因此,他们就很缺乏安全感,性格上变得较为自私和冷漠,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也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2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不断的推行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素质教育的观念基本上得到了普及,高考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了。而我国的这批“90后”大学生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下,学习的任务量非常大,在进入到大学后,很多大学生就会放下原有的学习重担,而由于本身的学习基础就很薄弱,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有很大,因此,“90后”大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1.3 在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聚会和同学聚会等方式了,而是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并且他们大多个性鲜明张扬自我,在群处的过程中更喜欢表现自己,因此他们的合作意识就很匮乏,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所以,“90后”大学生更喜欢网络聊天这种异地的交友方式,他们的虚拟沟通能力很强,但实际的沟通能力就很差了,并且如果脱离了网络和手机,他们就好像没有了朋友,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缺少知心的朋友。

2 “90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和方法

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要想有效的解决“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就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紧密的配合,我国的高等院校应密切关注“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性格特点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不断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新,真正的解决“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辅导工作应因材施教,要想做好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那么首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又是与学生们的个性化的因素以及实际情况紧密相关的。每一名学生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并且他们的能力素质也是完全不同的,自身都有着优点和缺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时,应先上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做好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时,应以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本原则,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心理调节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际的情况的不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对策,定期的安排一些测验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心理品质,从而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2)大力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们认识到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向学生们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促进这些“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律、自强、自爱以及自尊的优良品格。解析心理现象,重点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且同学生们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并且应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心理问题。想学生们传授调试心理的方法,及时的消除大学生心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应进一步的提升“90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们认识到关爱集体、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3)在学科教学中也应渗透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工作应不仅仅只是心理老师一个的教学工作,同时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有目的的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也要渗透心理辅导的教育工作,这样在提高了学生在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而在各个学科的教材体系中,我们往往也可以找到适用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学内容,因此,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内容,并且定期的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健全学生们的人格,同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在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时,应以专业学习为核心,就业为导向来开展各项心理健康的辅导活动。在大学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不同的辅导目标,重点做好对学生们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并且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样在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着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才能有足够的抗压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以及“90后”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对策和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现阶段我国大学校园中的核心力量,“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90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要想保证“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认真的研究“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出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对策,从而真正的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林婕.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0(10).

[2] 孟婷婷.团体心理辅导解困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物业,2012(10).

上一篇:游离甲醛的危害与控制 下一篇:传真发送服务器在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