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学生做点什么

时间:2022-09-08 12:00:38

我们能为学生做点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师爱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唱在心底无声的歌,我们的教育应该让爱做主!

现在学生思想上的单纯和复杂的双面性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独生子女、社会整体变迁、多元化交融,对学校教育发起挑战: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自我文化”,盼望关注的心理欲求,张扬个性的发展愿望等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即从“心”开始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是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用一颗“爱心”塑造学生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挽回学生生活中的过失;用“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那正在成长的思想。

二、注重师生沟通

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所以,让我们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注重师生沟通吧!

三、注重沟通的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老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沟通的方式。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

1.个别谈心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还要采取与学生个别交心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在交谈的过程中,老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化解孩子心中的结,督促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就能让孩子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2.表扬法

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学校,也不管你接的是什么样的班级,你都有机会面对后进生。怎样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这时,你也许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于是我尝试着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无声的文字语言,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让无声的文字发挥语言的魅力,比如我经常在作业本上、家校联系手册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认真地写上一些句子,如:“努力吧,小伙子,你真棒!”“加油啊,你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等。这些表扬能够发挥积极性,有意识地在激励中给他们提出更新的要求,调动了他们再向上的需求,事半功倍。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教育原则。

特级教师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序言中写道:“我在一所乡村中学工作了整整32年,我现在决定把这本书取名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权利这样说的。如果要问我在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指教师的心灵,也指学生的心灵。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西完小)

上一篇:以尝试为基 以反思为本 不断探索 下一篇:阅读教学模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