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9-08 11:55:55

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几年来,许多英语教师从词法到句法不断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关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则刚刚起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技巧是英语教学也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点。为了提高阅读课的实际效果。教师应仔细思考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阅读课 探索与思考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毕业时的阅读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使学生学会在英语阅读中有目的地去预测、思考和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

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课教学呢?

一、有效预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人们可能会认为,语文、数学才听说过预习,小学生拼读能力差,词汇量少,学生回家后还不是所以家长都可能辅导自己的小孩,怎么能谈得上预习呢?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首先,教会学生使用英汉词典,学生在课前借助英汉词典初步看懂英语配图小故事,为其独立阅读能力和习惯打下基础。学生能在课前借助英语词典初步看懂配图小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则,会查英语词典知晓新单词的意思,能用较标准的语音朗读。在预习时遇到新单词则通过英汉词典查出其意思,了解英语配图故事的大意。其次,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有效参与机制――提供阅读实践活动的保障

课堂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细节信息到文章寓意等多方面地理解课文。这一程序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

1.引入新课,感知教材。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引入新课就是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到课文提供的语言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不同课文,教师应采用不同形式导入新课,常见导入新课形式有: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观看影片、唱歌等。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做基础。在教学上,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语言结构要预热,唤起他们对某一语言点相对生疏的语感;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即将阅读的材料的主题内容进行预热,这样的预设就能为学生铺垫出一层浅淡的印象,降低了阅读的认知梯度,学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础,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

2.作出预测。

就是预先推测或测定。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题目或图片去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能用到的词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主要词汇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句子。预测可在个体独立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能力。

3.读――理解教材。

这同样是输入阶段,是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感觉解决现象问题,理论解决本质问题”。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辨证过程,学生对阅读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铺垫,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短文,借助练习题理解短文含义,掌握阅读分析的要领。同时还要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加深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技巧。

4.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需要做巩固性训练,使知识得到强化。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会运用知识,因此单靠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笔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教师在出题训练时要明确各项练习的目的,改进题目的设计,注意难易适中等问题。

5.搜集其他辅助阅读材料为阅读课服务。

例如可以很好地利用《走向外国语学校小学英语阅读》、《小学英语阅读100篇》等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进行拓展式阅读训练,扩充词汇量,开阔视野。例如:在《走向外国语学校小学英语阅读》中有大量科普性知识的阅读材料,虽然生词量大,有很强的语法性,但是学生读来饶有兴趣,由于要获得准确的信息及好奇心驱使,学生会出于需要而去自发地学习。

6.利用报纸、英语光盘等有声读物进行“泛”阅读。

阅读的材料并非都需要“字书”来做材料,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应提倡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阅读,只要是和英语信息有关的,适合这个年龄层次都不妨“拿来主义”。在编写和搜集阅读材料时,要特别注重和分析该语言材料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当学生使用这些语言材料时,要经常反思是否能促进和巩固他们所学,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是否能促进他们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

三、有效教学机制

1.学习有关理论,丰富自己。

小学英语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带着疑问翻阅相关资料,在阅读《阅读课教学的策略与》时,笔者欣喜地找到了答案:“五年级上册学生用书的Let’s read是与各单元话题相关的趣味语篇,旨在复习巩固本单元AB部分的主要语汇,并适扩展语言,增大语言输入量。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活动。进行本部分教学时,教师不要面面俱到,注意要把本部分和Let’s talk的教学区别开。建议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巩固重点词汇,句型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相关理论之后,我对课型有了清楚的认识。

2.教学分层,降低难度。

阅读教学设计,要求以任务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学习。设计任务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多元智力理论,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和个性、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语言基础、学习方法等差异,同时把握深度、广度、跨度、精度、密度、角度等。高年级的学生英语知识积累少是不争的事实。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材料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以前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开展好阅读前的复习活动。带领学生做单词游戏、对话表演、认读重点句式等,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熟练本部分的主要句型和词汇。在充分的复习活动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出刚才复习的单词、句型,并同桌进行认读。然后,提出一两个在短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阅读活动。难度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了。让学生完成以上活动之后,再领着学生理解短文,鼓励学生完成检测题。这样的阅读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来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把阅读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3.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在课堂上,借助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有效媒体,直观媒体、表演、活动等都是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的兴趣,体会英语故事的丰富多彩。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以直接兴趣为主的特性。在课堂上,借助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有效媒体,直观媒体、表演、活动等都是有效形式。

直观媒体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连续有效的意象,利用英语故事的大意,从而进一步理解故事中揭示的道理。而且直观媒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动活泼的flash映像能够激发学生关注的兴趣,是兴趣培养的先导环节。

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人物情节,既帮助其理解故事,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体会英语故事的丰富多彩,这是阅读教学兴趣培养的补充环节。

学生有了英语阅读的兴趣,能推动其自觉地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学生对自己的认可还来自老师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重趣味性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护。一般来说,充分而大量的复习活动为学生从事阅读做了充足的准备。当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找到一两个单词时,笔者总是说:“Great!Try again.You can catch more.”(真棒!再试一试,你会找到更多。)当有学生告诉我:他还认识更多的单词和句子时,笔者总是鼓励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了。就这样,他们渐渐相信自己能进行阅读活动了。现在一堂阅读课结束了,你可以发现孩子们一个个眼里闪烁着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整体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听、说、读、写全面兼顾,整体训练,既达到阅读课文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小学毕业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卫慧.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2]徐永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3]河北辛集中学.思维与英语教学.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06级教育硕士)

上一篇:应倡导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下一篇:浅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