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学习及解题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8 11:46:40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及解题策略研究

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比较深奥和抽象的特点,使得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烦躁、乏味等现象。尤其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基础知识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以及解题角度出发,对其策略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策略;解题策略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与解题中,正确的学习策略与解题策略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与探索总结出了几点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策略和解题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更加轻松,且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1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策略探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高中生必须明白,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够在学习中摒除杂念,改变烦躁、消极的学习态度,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努力的汲取物理力学知识[1]。因此,高中生需要在课堂上配合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从中感受并挖掘趣味性。例如在高中物理力学入门知识“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中,教师一般会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创设学习情境。此时,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该故事,并且主动分析故事的内涵。在融入到教学情境后,自然而然的便会关注与物理力学相关的知识,由此能够打下坚实的物理力学知识基础。

(二)培养求助意识

高中生在物理力学学习中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求助意识,主要目的在于丰富自身的学习策略。由于高中生处于强烈叛逆的时期,具有敏感、自尊心强等特点,在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例如,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部分高中生会选择向教师求助,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却会选择回避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将所需要的困难搁浅,最终导致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提高,学习兴趣逐渐消失。产生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高中生之间缺少良好的合作精神,并不愿意放低姿态向他人求助存在密切关联。鉴于此,高中生在物理力学知识本身便具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必须要积极的培养自身具有良好求助意识,要明白学习中遇到困难并不可耻,不能够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只采取等待或者放弃的态度方才可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高中生可以在课前根据所要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自主预习。但是,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明白物理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此时,高中生便可以求助于同学,通过几个人的自主探索,包括做实验等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初步的了解。长此以往,高中生便能够体会到具有求助意识的收获,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意识。

(三)充分利用多种资源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学习中,大部分知识内容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希望学生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通过不断的钻研探究其中的内涵。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高中生可以自主查找与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在小组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情况下设计相关实验,以此对每个人所搜集的相关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能够更加清晰的明确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更加能够培养自己搜集材料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2 高中物理力学解题策略探析

(一)以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

高中生在进行物理力学问题解题时,首先应该将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对与解题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拓展与整合[3]。由于高中物理力学知识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课程,因而分析力学问题必须要从力学基础知识出发,只有熟练的掌握力学定理、规律,方能够简化解题过程,明确解题思路。

例如高中物理力学题:质量为m1=0.2kg的小车于光滑的水平面静止,虚线MN右侧存在场强E=1*104V・m-1的均强电场,质量为m2=0.1kg、电荷量为Q=6*10-5C的带电物块置于P点,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现使物块获v=6m・s-1的初速度,g取10m・s-2,求物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

该物理力学题在解题时,首先需要分析物块与小车向右减速运动的情况,而后分析小车与物块速度相同时的情况,再分析小车与物块共速后电场力影响下的减速运动情况,继而判断物块每一阶段的位移以及物块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

(二)紧扣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内在环节

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对题干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寻找题目信息的内在联系,通过细致分析寻找具体的解题突破口。采用该种解题策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

例如高中物理力学题:A、B、C三块砖的质量均为m,叠放于水平地面上,现将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砖B上,使3块砖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正确的说法为:

A.砖C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F/3

B.砖C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F/2

C.砖C对砖B的静摩擦力为2F/3

D.砖C对砖B的静摩擦力为F

该物理力学题在解题时,首先应该明确3块砖均处于平衡状态,而后讨论砖C对砖B的静摩擦力,以砖A和砖B整体为研究对象,得出砖C对砖B的静摩擦力。在此基础上讨论地面对砖C滑动摩擦力时,将砖A、砖B和砖C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最终解题结果发现D选项正确。

(三)积极创设物理力学情境

由于高中物理力学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且内容十分丰富,因而在涉及到实际的力学问题是,为了能够弄清问题内涵,必须要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力学情境,以便正确的分析物理力学的运动规律和状态,进行合理的、正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物理模式方能够有效解决物理力学问题。

例如高中物理力学题:如图1所示,长度L=16m,与水平面呈 =37°的传送带以v=10m・s-1的速度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段无初速度的释放质量为m=0.5kg的物体,传送带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运动至最下端的时间。

该物理力学题在解题时,首先以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物体受力。明确物体加速至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时所需要的时间、位移。分析物体未达到最下端时受动摩擦因数影响下传送带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受力情况,由此得出物体运动至最下端的时间。解题过程中需要创设物体在传送带传送时可能出现的摩擦情况,由此方能够保证解题的准确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时,必须要重视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要努力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做到具有良好的求助意识,更要能够对多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在解题时,必须要能够从基础知识出发,分析问题的内在环节,并且创设符合解题需求的物理环境。只有通过上述几点方法,高中生方能够逐渐提高物理力学学习与解题的能力,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澍.高中物理力学三大解题技巧探究[J].科技资讯,2016,24(03):85-86.

[2]徐卫大.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策略的训练方法分析[J].学周刊,2016,19(09):89-90.

[3]姜微.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J].中校外教育,2016,13(06):92.

上一篇: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会展专业人才